历史

廉颇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否有资格?

  说到战国四大名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关于战国四大名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够资格的两位名将。

  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源于南北朝时梁朝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书中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一句话,由于《千字文》流传甚广,于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就被约定俗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战国时代兵家天才辈出,说这四人“用军最精”,实难让人信服。

  就这四人而言,白起与李牧遇强则强、遇弱更强,入榜战国四大名将实至名归,但廉颇与王翦就难以让人信服了,两人都精于固守而不懂出奇,通常是以兵力败敌,总体看来不够资格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01

  《千字文》中的战国四大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处于战国晚期,是秦国与关东六国双方战争中涌现出的名将。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千字文》评选标准总结为:一是战国晚期,二是与秦或与关东六国征战的常胜名将,所以没有与秦国交战的乐毅等,以及战国中前期的吴起、孙膑、田忌等,才没能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但这一评选标准在廉颇身上失效了。

  根据史书记载,廉颇生于公元前327,死于公元前243,一生活了84岁,大约在公元245年先后投奔魏楚,因此廉颇一生主要活动于赵国。但纵观廉颇一生,与秦国的主要作战记录只有一次,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序幕战。当时,廉颇筑垒固守,严束部众,坚壁不出,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秦军同时秘密任命白起替换王龁,赵括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笔者提出一个疑问,如果赵王不将廉颇撤换,廉颇能打败白起吗?历史无法假设,但长平之战前的阏与之战,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长平之战前七年,秦军派白起助手胡阳攻打赵国,胡阳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赵国阏与,一路围困武安(离邯郸百里),两路互相配合,且阏与地理形势狭长险峻,因而赵国陷入左右为难。赵惠文王问廉颇“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廉颇不愿领兵出战,最后赵惠文王问到赵奢(赵括之父),赵奢回答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赵奢领兵一举大破十万秦军,主帅胡阳此战之后下落不明。

  通过阏与之战,就说廉颇用兵不如赵奢,或许有些武断,但纵观廉颇对秦作战的亮点,的确泛善可陈。而且,廉颇对齐、魏、燕的作战,也未见廉颇用兵之妙。

  从春秋至战国,齐国一直是强国,廉颇伐齐能够彰显其用兵吗?根据史书记载,廉颇第一次用兵是伐齐,“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但这一次伐齐并非廉颇单独行动,而是乐毅联合燕、赵、秦、韩、魏五国伐齐,廉颇胜仗是在乐毅打败齐国主力之后的第二年,有点胜之不武。田单火牛阵破燕,恢复齐国七十余城后,赵国趁火打劫,“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还是有点胜之不武。

  至于魏国、燕国,在战国晚期已经沉沦,其中燕昭王时重要乐毅,让燕国昙花一现,但总体而言廉颇伐魏、伐燕取得胜利,说明廉颇无疑是名将,但却未必够资格入榜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之所以名传后世,主要与“负荆请罪”、“将相和”、“尚能饭否”的典故广为流传有关,但纵观廉颇用兵,精于固守却不懂出奇,没有取得过什么惊人战绩,在战国时代用兵水平只能算中等。由于古文中廉颇与李牧合称“颇牧”,是名将的代表,所以千字文为了押韵,又因为提及李牧,于是就将“颇牧”中廉颇也捎带了进去,但实际上同时代的赵奢,至少在对秦战绩上要远远超过廉颇。

  02

  与廉颇不同的是,王翦对关东六国屡战屡胜,一举灭掉六国中的五国,按理说是实至名归的战国四大名将,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廉颇与白起时代落幕之后,王翦与李牧开始同台争锋,但可惜的是,白起与廉颇擦肩而过,而王翦与李牧也未能真正决出胜负。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的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于是秦始皇趁机派当时秦国第一战将王翦伐赵。结果,王翦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发现自己不是李牧的对手,于是王翦求助秦始皇,让秦始皇在实施反间计,让其派奸细去赵国都城造谣,并花重金买通了逼走廉颇的赵王宠臣郭开,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李牧惨遭杀害,王翦之后大败赵军,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

  与白起不同,长平之战中秦国主帅先是王龁,由于廉颇筑垒固守,严束部众,坚壁不出,见难以速胜廉颇,秦国主动实施反间计,之后秘密派出白起替换王龁。而王翦伐赵战争中,是王翦主动要求实施反间计,无论是打不过李牧,还是担心战争拖的时间太长,都说明王翦不是单纯的军人。

  战场上玩不过李牧,只能背地里玩阴谋诡计,王翦还配叫战国四大名将?

  《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与廉颇一样,王翦是出色的军事家,尤其擅长大兵团作战,但一样不懂出奇致胜,战略战术比较死板。

  白起、李牧在敌我同等兵力下,往往都是取得大胜,而在敌众我寡时,一样能够以弱击强,取得最后的胜利。敌众我寡时,往往就需要出奇制胜,白起李牧以奇致胜的战例层出不穷。

  但纵观廉颇、王翦却鲜有以弱击强的胜利,每一次都需要重兵出战,比如白起提七万大破楚国鄢郢之地,而王翦灭楚需要六十万。王翦尽管灭掉五国,但灭韩赵燕魏楚时,看似王翦用兵之功,实则秦国国力强盛,五国不仅远非秦国对手,而且士气低落,没有决死一战之心。

  因此,如果以白起、李牧用兵水平衡量战国四大名将,那么廉颇、王翦显然不太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