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高宗李治真的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吗,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高宗李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唐高宗李治并不软弱,如果他是这样,那么武则天是不太可能成为皇后的。李治“废王立武”就是一个证明其并非懦弱皇帝的典型政治事件。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唐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是武则天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唐高宗在感情中懦弱的体现,但事实并非如此。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十月,皇帝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紧接着这一道诏书的,是立武则天为后的诏书。两道诏书一废一立,王皇后退出历史舞台,武则天登上国母宝座。这一废立时间,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它实际上是李治登基以来皇权与旧臣之间的决战,以唐高宗完胜而结束。

  永徽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六年,废后事件的第二年,唐高宗就立即改年号为显庆。帝王改年号都带有极强的政治意义,李治改年号也不是觉得永徽不好听,意义不好,而是这代表着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的来临,显庆就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而导致李治改年号的原因也很简单,此前永徽的六个年头里,他名义上是皇帝,但真正说了算的是长孙无忌,所以,在搞掉自己的亲舅舅之后,换个年号,以彰显皇帝掌握权力后新朝的新气象。

  李治即位之初,极力奉行太宗的贞观政策,招贤纳谏,勤政爱民,但现实是如此残酷,他广开言路,让朝廷大臣们积极上书,但大臣们反映平平,十分冷淡,搞的灰头土脸。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刻的朝廷皆在长孙无忌的控制之中。从永徽二年间两人的一段对话就能显现出来。

  高宗对长孙无忌说,我要开言路上书,让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才擢用,虽然上书的人多,但都没什么卵用。长孙无忌说了一堆敷衍的话,高宗很不高兴,于是追问,听说各地的官员,还是很讲情面。(言下之意就是官员们在拉帮结派,说的就是你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比较狂了。他说,讲情面徇私情,自古以来都难避免,不过随着圣明教化的逐渐感召,人们都向往公道,至于随心所欲地歪曲法律,实际上一定没有这样的事,少量接受别人的礼物,恐怕陛下也不能避免,何况臣下们同亲戚朋友之间的个人往来,哪敢即刻断言完全呢?

  你看看,这是一个臣子跟皇帝说的话么?

  两个人的这一次交锋,体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宗为什么要开言路?原因很简单,他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吸收新的政治力量,培植自己的班底,但长孙无忌却认为没必要开什么言路,一切不都在控制之中么。

  是的,一切都在长孙无忌的控制之中,高宗很生气,于是进一步提出了朝廷存在拉帮结派现象的暗指。而长孙无忌却断然否认,只承认是人情面子,还把皇帝也拉入其中。

  这一次君臣之间的对话,是永徽时被记入史书的唯一一次谈话。在《旧唐书》中记述了这一段谈话后,笔锋一转,就说了当时长孙无忌提出的建议,高宗没有不采纳的。这其实是一种美化,结合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永徽朝的大权在长孙而不在高宗。

  作为皇帝,如果李治懦弱的话,那么是不太可能挑战自己的舅父,关陇集团的领袖长孙无忌的。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李治决定反击。他的反击手段是把没有任何背景的武则天接入宫。

  武则天因问鼎皇后宝座而使得情感问题上升为政治事件,高宗的家事化处理因李义府之言而转为国事化,又因李勣之言复回到家事化的处理方式上来,最终确立了武则天的皇后地位,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政治家,这为之后彻底击败关陇集团奠定了基础。

  那么为什么皇后废立会成为高宗掌握权力的重要事件呢?

  首先,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家,这个皇后一定程度上是关陇贵族跟山东士族之间利益交换的结果,也就是说,王皇后也代表着关陇集团,她的皇后位置稳固,那就代表关陇集团权力的稳固。另外一个萧淑妃,出自兰陵萧氏,江左四大顶级门阀,这也是关陇集团与江左门阀之间的关系维护所在。所以说,高宗的后宫,实际上已经被关陇集团给把控了。

  要破这个局面,只有从后宫入手,废掉拥有门阀背景的皇后,立一个没有任何门阀背景的武则天(武则天他爹武士彟虽然是国公,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正经门阀出身。)这是高宗的切入点。

  首先将废后这个事情高度政治化,利用废后事件来试探朝臣反应,寻找潜在的打手,算是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投资派许敬宗就跳出来了。李治为什么当了皇帝想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症结就在于朝臣都听长孙无忌的,所以他利用这一事件来培植自己的班底。

  废后的试探,使得朝廷权力构架出现了三个派别,其一是势力强大的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其二是以许敬宗为首的一批出身寒微,想要通过废后事件改变自身现状的挺武派,其三是以李勣为首的不愿意搅入宫廷斗争,但在军队里又深具影响力的中间派。

  派系的出现,已经表明朝廷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有了派系,李治自然就有了操纵权力的空间,在这齐家,李治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提拔挺武派,积极团结中间派,打压反武派。

  虽然李治把关陇集团的褚遂良、裴行俭等贬到了地方,但这场战役要赢还少了中间派的支持。中间派虽然只想踏实干事,不愿搅入宫廷斗争,但他们明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已经倒向了高宗,李治在问李勣废后时,李勣就很巧妙地回答“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等于是把除了皇帝之外的所有人派出了。

  没有了军队体系的支持,自然废后水到渠成,长孙无忌回天乏术。

  那么,这一事件高宗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呢?

  首先,通过将废后政治化,分化了朝廷铁板一块的局面,培植了忠于自己的力量,长孙无忌再也不能利用关陇集团打压其他人一家独大从而架空皇帝了,其次,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这更利于下一步打击关陇集团,最后,清除了后宫里面的门阀势力,再也不用担心睡觉说梦话都被泄露出去了。

  这样的李治,你能说他软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