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出那么多诸侯,他们怎么不帮项羽?
项羽分封了那么多诸侯,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替项羽卖命?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项羽在消灭掉秦军的主力后,入主中原地区。此时的他要为大家切分蛋糕,但就在这个问题上,他犯了非常知名的错误,那就是分封诸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他秉持着这样的三个原则:有亲厚封、有功必封、有仇不封。这样的三个原则,等于是告诉了大家,有没有功劳并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大家要跟着我项羽,和我项羽亲厚。这和刘邦的做法,简直不在一个“段位”上。而且在分封的时候,他占据的是彭城。这样一来,他等于是放弃了对关中地区的管理和控制。面对项羽和刘邦的争斗,这些诸侯更愿意做壁上观。
项羽本身也是一位莽夫,很难收拢人心。在进入都城咸阳的时候,可以说他“丑态百出”。他先是杀掉了子婴,又火烧阿房宫。他不仅杀害秦军,连无辜的百姓都没有放过。此外,他还忙着抢钱、抢女人。这样的行径,简直和土匪没有什么两样。大家都知道,史书在记录相项羽的武力值时,是用了很大的篇幅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项羽也是威名震天的楚霸王。但是对他烧杀抢掠这一段,却并没有大篇幅的记录。事实上,项羽的一些作为是极其暴戾的。他的这些做法,很难得到人心,只能是让人望而生畏。
背主杀主一事,更是让项羽丧失人心。他是楚人,从名义上来说,他的主子就是楚怀王。但是他却做出了背主杀主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项羽彻底丧失了民心。这件事后来也成为了刘邦起兵的借口,同时刘邦在蜀地尽收人心。两者相比较起来,谁高谁低,一目了然。项羽所封的三个诸侯,被刘邦轻而易举攻破。从格局上来看,项羽的格局也是远远不及刘邦的。他只顾逞匹夫之勇,很难把眼光放得再长远一些。
若光说打仗这件事,项羽确实是非常勇猛。但是要坐稳位子,用的不单单是武力,还有政治手腕。从政治手腕上来说,项羽是非常稚嫩的,根本无法和刘邦相抗衡。刘邦曾经说,项羽的身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用不好。在反秦的过程中,项羽打得太顺利了,以至于最后都有些忘乎所以了。他光顾着沉浸在战功的喜悦中,而没有揣摩人心这件事。其实在项梁去世后,范增绝对是项羽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人。但是就算范增再怎么劝说,项羽也始终固执己见。后来在刘邦的离间下,刚愎自用的项羽疏远了范增。
在看待刘邦的时候,项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可能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说,他从来没有把刘邦当成什么重要的人物。大家都知道鸿门宴的出处,原本项羽有很好的机会除掉刘邦,最终却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在鸿门宴上,不止是面对刘邦,即使是面对各位诸侯,项羽也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坐稳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并不容易,项羽这种姿态,无疑是把所有人都推远了。再出现什么变动的时候,谁还愿意伸出援手去帮他呢?
在项羽分封之后,诸侯们的心思也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本来就心怀鬼胎,在得到封侯之后,开始更加明目张胆地拉帮结派。一些原本臣服于项羽的人,开始和项羽叫板。最终诸侯阵营,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派系,一派是向着刘邦的,一派是向着项羽的。不过他们的立场也并不是很固定,很会见风使舵、落井下石。所以在眼看着项羽衰微时,没有人会愿意帮他。当然了,项羽的阵营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死忠粉”的,比如田假、田都、司马欣等人。不过相比较之下,这些人的实力并不是很强。
有人说,项羽在灭掉秦国的主要力量后,不得不进行分封,对有功的人加以安抚。这个做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的问题是没有对这些人的权力加以限制。刘邦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在战胜项羽后,同样也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呢?他开始了自己的夺权之路,几个诸侯都被他逐个击破,最后把大权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分析来看,项羽的问题很多,除了性格问题之外,还有解决事情的方式。如果当初项羽的分封能够让大部分人满意,且这些人的权力在当时可以得到制约的话,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势力转而攻击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