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诸葛亮:以拳拳报国之心只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可惜志向没能实现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拳拳报国之心只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一篇《出师表》更是写尽赤胆忠心,奈何蜀中国弱,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志向。

  三顾茅庐,共论时局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遍寻天下有才之人助他一臂之力,兴复汉室王朝,于是的徐庶推荐说:“能分析当今时局的才俊唯有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此二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于是刘备便让徐庶将诸葛亮带来一见。徐庶建议道:“此人大才,将军何不屈膝去见,让天下皆知将军爱才之心。”于是刘备亲自拜访诸葛亮,也便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被他的诚信打动,在茅庐之中见了刘备,二人一同分析时局,谈论抱负,当时所谈所想皆记于《隆中对》。在刘备的盛情之下,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他常常拉着诸葛亮促膝长谈,关系密切,两位义弟张飞、关羽自是不悦,刘备对他二人解释道:“我有孔明之助,如鱼得水。”见兄长如此器重诸葛亮,而且这人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才,张飞等人便也不再多言抱怨。

  南征北战,为君分忧

  建安十三年(208年),趁曹操北归时机,诸葛亮劝说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在他的帮助下,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诸葛亮此人心胸宽广,刘备当初以庞统为耒阳令,但是庞统没有做出政绩,刘备不满,想要将他罢官,诸葛亮惜才向刘备谏言:庞统是有大才之人,不可将他小用。刘备听从他的建议。命庞统为治中,与诸葛亮并列为军中郎将。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打成都不利,军事庞统也流矢身亡,诸葛亮担心不已,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他同张飞一起溯长江而上,与刘备成都会师。大军攻下成都后,诸葛亮首封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出征打仗,他便负责镇守成都,运送军粮,让刘备安心前线无后顾之忧。

  得此忠臣实在刘备之福,蜀国之幸。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平定关中后便挥师南下向刘备逼来,两军在汉中对峙,刘备派人到成都请诸葛亮前来增援。汉中要塞不容有失,诸葛亮劝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鼓动百姓加入其中,终于打败曹操,汉中未失。刘备当即在汉中称王,完成了他和诸葛亮“跨有荆、益”的小目标。

  临终托孤,刘备病逝

  汉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后曹丕篡夺汉朝政权,自立称帝。于是群臣也劝谏有汉室血统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本人觉得有违礼法,久久不能决定。还是诸葛亮用刘秀之事劝导刘备,让他效仿先祖,登基也是为了汉室,为了百姓。刘备被劝动,于221年称帝,国号为汉。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长安托付后事:“卿之才能远胜曹丕,必能定国安邦,完成你我的大业。若我刘家子弟是位可辅佐之人,便辅佐他,如确实无才无德,昏庸无能你可取而代之。”由此可见刘备对于他诸葛亮是何其信任,自从请他出山到今,刘备便将他视为亲人知己,过命之交,从未怀疑过他一丝一毫,这样的君臣之情可以说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出几对来。诸葛亮怎忍心取而代之,他道:“臣必竭尽毕生所学,为汉室鞠躬尽瘁,到死不休。”

  刘备去后,刘禅继位,朝政上的大小之事皆交付于诸葛亮,比刘备更加依赖他。诸葛亮知刘禅平庸,但仍悉心教导,希望他将来学有所成,可完成父亲遗愿。再次期间他从未忘记和刘备重回关中光复汉室的约定,七出岐山,可惜每次近在咫尺都应后方粮草不及等事掣肘,终难完成抱负。

  病逝长辞

  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继续出祁山伐魏,然八月,他的病情恶化已无力回天,弥留之际他为刘禅将可为刘禅重用之人安排妥帖,对各位将领交代后事。他去前命令大军秘不发丧,魏将司马懿生性多疑,以为诸葛亮是假死学孙膑引诱庞涓一般想要将他困死,于是赶紧撤退,飞奔数十里。待到蜀国军队从容不迫退走之后才发丧,司马懿不禁感叹道:“诸葛亮当真是奇才。”自此也有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典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了刘备这知遇之恩,诸葛亮付出毕生报答,没读出师表,都会被他的忠义打动,也为他和刘备之间的情意赞叹,自古功高之臣几人能得善终,多是君臣猜忌,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