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费曜有何战绩?右将军是何官职?
右将军和左将军差不多,掌管的是右路大军,也是负责军队的防御和战时军事行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后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即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不少武将甚至诸侯就曾被封为后将军。
比如在蜀汉,黄忠、姜维等人曾担任后将军一职。再比如曹魏,曹洪、文聘等人曾担任后将军一职。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费曜,虽然也曾担任后将军的官职。但是,在三国历史上,费曜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进一步来说,费曜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存在感最低的“后将军”!
一
首先,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费曜名为“费耀”。对于这位武将,跟随曹真和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军作战。在这场战役中,“费耀”怀疑姜维作内应是假,自告奋勇替曹真出征,结果被事先埋伏的姜维包围,自尽而死。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费曜在正史上的经历,和《三国演义》的描写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费曜都是蜀汉的手下败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建立曹魏之后,费曜被封为后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后将军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武将官职,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授予。所以,这意味着,费曜很可能之前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战功,这才可以在曹丕称帝后晋升为后将军。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费曜在曹操生前的战绩,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至于费曜的生卒年,籍贯,出生地等信息,同样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
二
黄初二年(221年),曹魏的凉州地区出现了叛乱。对于刚刚称帝的曹丕来说,自然对这一情况十分忧虑。在此背景下,魏文帝曹丕派遣张既去平定叛乱,并让夏侯儒和费曜等人领兵在他后面接应。
因为张既成功平定了叛乱,魏文帝曹丕非常高兴,下诏说:“君渡黄河,历险境,用疲劳的军队攻击有准备的敌人,以少数胜多数,功劳盖过了周宣王时期的南仲,勤劳超过了尹吉甫。这个功绩出示河西一带永远宁静,让我再也不用顾虑这一地区了。”曹丕转封张既为西乡侯,给他增加了二百户食邑,连同以前的食邑,一共四百户。
不过,对于费曜来说,却没有在这场战役后获得魏文帝曹丕的封赏,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三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重,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一起辅佐曹叡。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准备北伐中原的战役。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抵达陈仓,费曜率军成功防御诸葛亮的进攻。当然,在这场战役中,主角并不是前来支援的费曜,而是镇守陈仓的郝昭。
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陈仓早已有准备,诸葛亮没能攻下来。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郝昭就在城中,非常吃惊。正是因为郝昭的坚守,给了费曜等人率军支援的机会。得知费曜等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蜀汉丞相诸葛亮选择了撤军,这是为了避免被曹魏大军前后夹击。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太和四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军进攻汉中。对此,蜀汉关中都督吴懿和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在诸葛亮命令下引军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蜀汉大军行至阳溪一带,遭遇费曜、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吴懿和魏延大破费曜和郭淮。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费曜和郭淮是主场作战,还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他们还是败给了魏延和吴懿。与此同时,曹真大军因为天气等方面的因素,也无法袭扰蜀汉的汉中之地,只能选择撤军。
公元231年春天,蜀汉丞相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并在祁山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曹魏因大将曹真病重,魏明帝曹叡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率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中,蜀汉一方因为李严没有及时供应粮草,所以选择退军,而就曹魏来说,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蜀军,结果遭到了埋伏,所以被杀。
至于后将军费曜,自然没能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什么战功。在此背景下,费曜的官职,也长期没有得到晋升。值得注意的是,自公元231年之后,费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相关的记载。换而言之,费曜的结局,应该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凡此种种,促使其成为三国时期存在感最低的后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