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是不是真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楚汉争霸,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秦朝的历史一直被后代辱骂却又不断效仿,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出灭六国,那是因为汉朝的建立其本质上都只是在国号与皇帝之姓换了一个人罢了,在百姓看来,国家和民族感稀薄的当年,没有那么重要,很多时候都是生存下去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为了生存下去,哪怕是一时一刻,人类也愿意去牺牲其他生命,而汉朝之所以类似于秦朝。其实就是从军事,政治,文化,法律上面批判性地继承了秦朝的一切。
第一次秦国东出灭六国
第一次秦国东出灭六国其实都是在秦始皇的主导之下,那个时候的秦国军队有信仰。因为在秦始皇的时候,一个普通士兵上升的官僚贵族阶级的通道还是一条宽敞大道。
在秦国军功制度的支持之下,秦国的关中和河西境内有着许多无主之地都能够让秦政府主持分地,很多士兵奋斗一辈子并不是想要多少赏赐和钱财,他们最想要的只是脚下那片土地,很多士兵在没有从军入伍之前其实都是为那些小地主贵族豪强耕种一辈子的苦人,他们有时候对着天上的太阳,也会想起小时候祖父曾经对他们说过,小时候祖父的祖父说自己的家庭其实也是有过土地的,只是后面天灾人祸和大地主的剥削使得他们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
只要努力打仗,杀掉敌人就能够得到祖祖辈辈失去的土地,这种才是对于士兵最大的号召性和刺激能力。一代代的士兵在不断的改变,而秦国借着这种免费的征兵制度和军功制度打下了万里江山,这万里江山曾经的主人都是以关东六国为首的旧贵族,他们的土地曾经远远的超过郡县,有的人土地上面耕种的农民多达数十万,这些不用耕种的贵族能够享受到人上人的生活,而这些辛苦耕作一整年的百姓却连饭都吃不饱,这种制度能够叫做公平的制度吗?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可秦国却给了底层农民一条能够改变阶级的最为广大的道路,这种制度在那个时候就是最为先进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治理下面的国家才是战国时代最具有东出能力且统一天下的国家,所以这才是历史之中代表未来和农民的秦国第一次东出。
第二次汉朝东出灭六国
秦朝灭亡之后就是汉朝,但关中整个八百里的农民和士兵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秦国作出复国运动,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嫡系的确在楚汉之争和六国灭秦战争之中所剩无几,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秦国的那一批老将在秦二世的屠刀之下已经没有了,想想吧!曾经的哪些秦国名将,想想曾经从秦孝公时代就已经确立的秦国法制都去了哪里呢?这些事情我们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去寻找。我们只能从汉高祖刘邦协同韩信,萧何,张良这些人东出灭六国之中寻找。
秦国的军队其实在后期并没有消失,他们一直存在中国的历史之中,简单一点来说分为了四部分,一部分在秦二世时代章邯的手里化为了对砍关东六国的精锐力量,但大部分都是从秦始皇陵墓之中释放出来的一些罪犯,所以这些人连带着整个秦国军队的战斗力都大打折扣。
第二支秦国军队有五十万之多就在秦始皇的主导之下向南出发,为后代中国人开拓了南方的百越之地,今天的中国人能够看到广西,广东这两块土地,能够听到古代秦人口音遗传下来的粤语,实际上我们要感谢两千年之前的秦始皇啊!
第三支秦军高达三十万之多,就曾经在蒙恬的率领之下驱逐了匈奴人的势力,为华夏的边界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三十万秦军之中后来有二十万回到了关中试图救回大秦,可是后来失败了,所以这二十万秦军一直驻守在边关,后面汉高祖刘邦即位,在秦汉军队换防之中,他们之中有深明大义的人带领着军队改旗易帜,虽然秦军的旗帜倒下了,可新树立起来的大汉旗帜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秦呢?
第四支秦军就是后面韩信起家为刘邦扫荡天下的秦军了,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关中人,所以当初刘邦被项羽分封在汉中地区使得他们也要跟着远徙。这使得这些士兵之中大部分都产生了不满情绪,越来越多的人逃回到秦国,当年的韩信也是其中一人,所以后面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所以韩信认为这些士兵能够击破项羽,就是因为军心可用,这些汉军战斗力虽然不如当年鼎盛时期的秦军,但他们都是最正宗秦军的后继之人,所以他们虽然名为汉军,实际上是一支秦人组成的新秦军。
总结
汉朝的统一天下在史学界其实早就已经被默认为秦国东出第二次灭六国。因为汉朝和秦朝太相似了,大家只要仔细想想也就会明白,汉朝的皇帝制度是继承秦代的,各种律法也是在减少秦代律法严苛之处之后颁布的,只是在本来的竹简上面多了一个汉九律罢了。
汉朝的军队就更不用说了,那个时候的南方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楚国境内的民心也大部分都是支持项羽,所以刘邦只能将国家中心放在关中地区,而有远见和谋取后代霸业的人都知道关中才是整个天下居高临下的地方,汉军其实就是自秦始皇死后刘邦和一批楚文化人缔造的第三代秦军。
因为第二代秦军的名声早已经被秦二世这个无能之辈给毁掉了,他们有辱秦军的名声,所以这第三代秦军在兵仙韩信的率领之下东出灭掉项羽分封的大大小小数十个诸侯,又完成了秦人的第二次东出,只不过回来的时候国号和皇帝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