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打仗又没有钱庄,士兵发的军饷又是怎么处理的
对古代军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在塞外领军饷后,不能存钱庄,难道要随身带着军饷打仗?
军饷肯定有存放的办法。任何一支正规大军,都不会允许士兵在战斗时随身背着一大包金银钱帛去上阵打仗。那样,岂不是如同作死?
大军与土匪的根本差别,就是大军的一切,行走坐卧到吃喝拉撒,皆有一统的规章制度可循。这一点,从西周开始直到现代,都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那么驻塞外的古代士兵军饷问题,怎么安排,自然也有相关制度规定。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样的王朝,才有资格驻军在塞外?
那就唯有汉唐,或者北朝、元、清等大一统、或者进攻型王朝的大军,才有资格驻军在塞外。
一:
既然能驻军塞外,那么塞外士兵的军饷也必然能寄回家中。
能驻军于塞外,那么从内地到塞外,必然有畅通的交通补给线,哪怕路途遥远,终归也是畅通的。
沿途驿站,堡寨、城池等等,五十里一驿站座,百里一堡寨、或百五十里一城等等,也皆有规划。
二:
塞外驻军部队的士兵,必然也有存放军饷的办法与地方。
如果士兵的军饷是钱帛实物发放。
等等事项,必然都有专门制度妥善解决军饷的发放、保管诸事。
有人问:专人保管,就不怕被吞了?
这种事,或许会发生,但绝不会普遍性大规模发生!
总之,如果某个王朝连塞外驻军士兵的军饷发放保管问题解决不好了,那么,这个王朝马上就快要失去在塞外驻兵的资格了。
因为军饷被贪没,愤怒的士兵们快要哗变了,地盘也要丢了!
例如明末,当克扣军饷成了常例之后,士兵的战斗力成什么样了?
连守个国门都摇摇晃晃了,你还能指望去塞外驻军?
古代有军邮吗,边塞士兵能把钱帛财物寄回家吗?
肯定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历史之精彩,全在片言只语间的细节之中。
唐代大诗人杜甫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由此可知,古代边塞军人,是可以收到家书的。
塞外的士兵既然能收家书,那也当然能往家中寄送钱物。
那么,古代的帝王将相会关心士兵军饷这种琐事吗?
军饷,那是军国大事,绝不是琐事!
士兵的军饷,事关军心士气安稳与否。在历代名将眼中,这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伟人云:“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军哪来战斗力!
古代士兵,就是为军饷、军功恩赐而战的。
对将军而言,如果没有敢战的精兵悍卒,就算百战名将就成了无牙老虎,徒有其表而已。
所以,凡能率一军远驻于万里之外的将军,一般都不会打自己麾下士兵们军饷的主意,且一定会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
因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若有哪个将军,如果胆敢让士兵失了军饷。那么,那些失了军饷的士兵就必定敢让那个将军丢了性命,信不信?
因此,善待士卒,就是在战斗爆发时善待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