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龙二虎斗彦章是怎么回事?最后的结果如何?
王彦章,字贤明,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五代时后梁猛将,铁枪王彦章,在晋王李克用第十三个义子,当时排名天下第一的李存孝死后,终于熬出头了,王彦章成了天下无敌,谁也不是他的对手,王彦章在两军阵前,日不移影,连挑李克用三十六员大将,勇不可挡。
后来,五位皇帝和二位猛将,一共七人围攻王彦章,王彦章力尽自杀,这就是著名的“五龙二虎斗彦章”。
其中,五龙是郭彦威(正史为郭威),刘知远,石敬瑭,李嗣源,李存勖。这是后来的五位皇帝,也就是“五龙”。
二虎是两位猛将,杨衮和高行周,其中,高行周是当时天下排名第三的高思继的儿子,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将,与王彦章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后来,王彦章寻思,无法取胜,采用诈败的办法,引高思继来追,用回马枪将高思继刺死。
这些都是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史记载中,五龙中的两位皇帝,李嗣源和李存勖,自杀残杀,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在李存勖灵前即位,当了皇帝。
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是亲儿子,因为李克用喜欢收义子,传说收了十三个,比如李嗣源,而李存孝是最小的一个,号称“十三太保”。
李嗣源不是李克用的亲儿子,结果,李克用的义子,杀死了他的亲儿子,还在其亲儿子的灵前即位为皇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袭其父李克用之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骁勇善战,很有谋略,让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掉了后梁。
李存勖在位期间,一开始很有作为,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但后来,他沉湎于声色,用人无方,重用伶人、宦官,杀戮功臣,导致朝政腐败,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共在位三年,庙号庄宗。
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非常骁勇,后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他屡立战功,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
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奉命镇压邺都兵变,没想到,他却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推翻了李存勖的统治。
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接连作战失利。李存勖本来打算亲征,但被手下人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平叛。结果,出事了,李嗣源抵达邺都,驻扎于城西南,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他本来没有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和压力,只得率变兵南下,反了,这就是“邺都兵变”。
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形势对李存勖非常不利。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在宫门外听命,他本人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部下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军出战,杀死了数百乱军,但李存勖不幸被流矢射中而死,时年四十三岁,这就是“兴教门之变”。
李存勖死后,伶人善友将乐器盖在李存勖身上,放火焚尸。是月,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的灵前即位称帝,他成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
李嗣源在位七年,前期还不错,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但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乌烟瘴气。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从荣准备夺位,结果事败被杀。李嗣源病中闻变,受惊而死,终年六十七岁,庙号明宗。
就这样,晋王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杀死了李克用的亲儿子李存勖,当了皇帝,不知李克用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