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两次接受加九锡之礼而未称帝的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位极人臣的人,都享受过加九锡的待遇,更有甚者本人或者子孙篡位称帝。加九锡对一个大臣来说是成为权臣的标志。此时接受九锡之礼的大臣往往具备了改朝换代的实力。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两次接受加九锡之礼而未称帝的人,大家知道是谁吗?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王莽

  九锡其原型是周代的“九命之锡”,是指官爵的九个等级,“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礼记·王制》),周朝以后,九锡逐渐演变成国君赐予礼器以显示荣誉的象征了。九锡包括: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juchang)。到了西汉以后,九锡之礼逐步成熟,汉武帝曾经在朝堂上和大臣讨论过九锡之礼。

  加九锡成为权臣的标志。西汉末年,大司马、安汉公王莽权倾朝野,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位在三公之上,再加上他本人善于制造引导舆论、博取好名声,于是不断有大臣向皇帝上书要求给王莽加九锡之礼,以示尊崇,因此王莽成为了第一个被加九锡之礼的人。九锡之礼也成为王莽篡位的基础。从此以后,加九锡成为了权臣的标志。

  九锡之礼成为权臣通往权力顶峰的必经之路。所谓的权臣,就是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动摇社稷、威胁皇帝安全的人。进入东汉以后,特别是和帝之后由于皇帝年幼和寿命短,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的现象,一些有野心的大臣掌握朝臣之后,都梦寐以求能享受九锡之礼而与天子并驾齐驱,甚至取而代之。即使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留给子孙也好。

  汉献帝给曹操封丞相、拜魏王到加九锡,使其除了称号以外,政治待遇与皇帝几乎一模一样。曹操完全具备了代汉的时机和实力。不过曹操在有生之年并没有篡汉,他把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从此,曹操逐渐成为权臣学习的楷模。

  曹操

  魏文帝曹丕给孙权封为吴王,并加九锡,不过曹丕死后没过两年,孙权自己称帝了。孙权可以说把曹丕骗得团团转。但在孙权晚年的时候,反被公孙渊给骗了。在公孙渊投递了降书顺表之后,孙权不顾大多数大臣的反对,派人飘洋过海走水路到辽东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并加九锡,结果,公孙渊杀掉使者,没收礼物。可以说,孙权此次被骗得血本无归。

  王莽、曹操、孙权可以说是权臣通过加九锡之礼夺取最高权力的三位代表人物,要么自己当皇帝、要么自己的儿孙当皇帝、要么自立为帝。继孙权之后,三国曹魏的司马昭也享受了加九锡。南朝的四位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等他们在称帝之前,都享受了前朝皇帝赐予的加九锡之礼。其中有一位接受了两次加九锡之礼,而未称帝的人就是司马昭。

  司马昭在其父司马懿、兄司马师之后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曾经拒绝了曹芳给自己的九锡之礼,司马师掌握时间比较短没有机会享受到。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58年三月,在司马昭平定诸葛诞造反没多久,魏帝曹髦在当年五月任命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并加之九锡,司马昭九次辞让此事才作罢。

  公元260年4月,曹髦又下诏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这次司马昭没有拒绝,欣然接受(第一次受九锡)。5月,实在受不了司马昭压迫的魏帝曹髦在准备不足,愤然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的响亮口号。然后,他带领几百人讨伐司马昭,结果反遭司马昭手下杀害。接着,司马昭迎立曹奂为新帝。

  曹奂一上台,为了巩固地位,立即给司马昭加官进爵,加九锡,司马昭又拒绝了(可能没多久前受过九锡之礼,现在又给不想要)。之后,每年曹奂都要下诏给司马昭加九锡,司马昭几乎每年都拒绝。

  直到263年10月,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奂又下诏给司马昭加九锡,这次司马昭没有拒绝(第二次受九锡)。从此以后,加九锡对司马昭来说没什么意思了。不过,司马昭直到去世前,尽管谁都看出来他有野心,但终究没有迈出称帝的那一步,他向曹操看齐,把机会留给了儿子。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接掌魏国大权,不久代魏,建立西晋。

  总而言之,司马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接受加九锡之礼而未称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