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和珅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能得到乾隆的宠信?

  和珅是清朝乾隆朝的权臣,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和珅是如何发迹的?和珅为何能得到乾隆的宠信,恩宠不减?

  和珅在历史上却有其人,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官至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可谓位高权重。和珅虽是满洲正红旗人,但其功名只是个“文员”,他靠什么能从一个宫廷三等侍卫爬到如此高位呢?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和珅给我们的印象,是个只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别无他才的奸臣,但事实并非如此。

  出身满洲,聪明机敏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纽祜禄氏,是满洲正红旗人,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由于家庭原因,少年和珅有幸进入“官学”,学习儒家文化和满、蒙、藏文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父母早亡,和珅同弟弟和琳随亲属生活,但学业未辍。和珅成年后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史书记载,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得了个比秀才稍大点的功名。

  因和珅是满族人,他被荐到清宫做了个三等侍卫,开始出入宫廷。这个差事给他提供了机会,是他一生的重要起点。和珅的工作是随乾隆帝出行时跟班听差的,这样有机会接触到皇帝。由于和珅聪敏机灵,有一定的文化,办事精准到位,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精明干练,笼络人心

  《和珅传》中记载:和珅天资聪颖,思路敏捷,勤奋好学,多才多艺,通晓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文字,又亲善干练,广结人缘,成绩突出。由此可见,和珅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而是个既有学问又懂权术之人。下面举几个例子,可略见一斑。乾隆用兵西藏和廓尔喀时,所有谕旨都是兼用满、汉文字下达;颁发给达赖喇嘛的敕书则用藏文和蒙文。大臣中能精通多族文字的人极少,只有和珅能把这些谕旨撰译出来,并且把事情办的很好。

  1780年,和珅奉旨到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从开始查,到下旨处治李侍尧,只用了二个多月的

  时间便顺利完成。这个案子和珅办的很出色,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和才华,因此,回京后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和珅依靠乾隆的宠信掌握朝政大权后,大搞拉帮结派活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珅拉拢军机大臣福长安,因为他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侄子,他的父亲傅恒和哥哥都在军机任职,是靠裙带关系上来的,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对和珅言听计从,成为同党。在朝中,如果是和珅关系网中的或给他行贿的人犯了事,他都尽量给其打掩护,如要通过皇帝,他就等到乾隆高兴的时候再上奏,这样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和珅的笼络下,朝中和地方上很多官员都成了他的亲信。

  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和珅熟谙官场之道,在乾隆身边时间长了,对皇帝的心思也揣摩的愈来愈透。和珅通过乾隆把他的弟弟从一个内阁小官擢升为四川总督,成为他的外放眼线。和珅除笼络同僚,结党营私外,还借乾隆之手对那些不顺着他的人加以排挤和打击。如:大学士松荺在和珅面前重来不屈服,和珅看不惯,想法排挤他,每次朝廷对外放人员调整,由于和珅从中作梗,松荺被长期留在边远地区任职,不得调回内地的“肥缺”。

  御史谢振定,一次在东城巡视,见一辆车子在大街上违法乱行,经了解是和珅妾弟,谢对他严加申斥,还把他痛打一顿,然后把车烧毁。事后和珅在乾隆面前“恶人先告状”,说了谢振定的一些坏话,结果谢被免职。等等。

  以上这些事例并不是说乾隆昏庸无能,而是太宠信和珅了,以致被蒙住了眼睛。

  联姻皇亲,官运亨通

  和珅有个六岁的儿子,乾隆赐名“丰绅殷德”。不久乾隆又把五岁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指配给丰绅殷德,并于乾隆五十四年下嫁完婚。从此和珅同乾隆除是君臣关系外,又有了姻亲关系。有了这个保护伞,和珅更加为所欲为,横行朝野,而且职务愈来愈多,官位越做越大,使他大肆贪污受贿,以致家缠亿贯,富可敌国。

  和珅在朝二十多年间,主要的升官和封爵达五十次之多,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纠其原因就是:和珅聪明博学、深谙政治、精明强干、阿谀奉承、投乾隆所好,博其欢心,得到宠信,以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物极必反,此乃历史规律。和珅升官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挖掘坟墓,他靠乾隆发迹,也必然随乾隆升天而自毙。

  嘉庆帝在做皇子时,就对和珅不满,他做了皇帝后,由于乾隆还健在,他投鼠忌器,又因朝中有和珅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嘉庆对他没敢动手,而是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自作聪明,一边极力讨好嘉庆,一边在乾隆面前搬弄是非打压嘉庆,耍“两面派”,甚至上朝时站在乾隆与嘉庆中间传达太上皇的旨意,俨然像个“二皇帝”,嘉庆恨的咬牙切齿,但不动声色。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和珅失去了靠山,死期已经临近。嘉庆利用办理乾隆大丧期间,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惩治了权相和珅,朝野震惊。和珅的家被抄,抄出的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稀世珍品多不胜数,折合白银达八亿多两,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和珅罪大恶极,为平民愤,被判为极刑,大臣奏请应“凌迟”处死,嘉庆采纳宰相刘庸等人的建议,改为“自裁”。和珅案涉及的人员,除几个犯有重罪的被处理外,没有牵连更多的官员,稳定了朝臣之心。我们知道,嘉庆帝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人称“平庸天子”,但在惩办和珅一案时,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是他在当朝大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唯一杰作。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乾隆之所以特别宠信和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和珅善于敛财,他总是运用各种方式,为乾隆聚敛到不可计数的财富供他挥霍,正国为这样,乾隆才感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如何离不开和珅。乾隆统治时期,整个社会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历励精图治,表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富足,国库也较为充裕,这些无疑会使得乾隆有些沾沾自喜,对自己的政绩颇为得意,这就好像一个殷实之家的主人,看到自己的财富日多,就会变得喜好讲究气派,追求排场,乾隆也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多的最为好大喜功的皇帝之一,然而更再大的家业,也架不住整日的挥霍。

  乾隆一生中曾六下江南,多次拜谒泰山,三孔等古迹,还修建了多次宫室,再加上他性喜收藏,对各种诗词碑帖,古玩玉器无所不爱,就连当时的乾隆使者都感觉到乾隆的奢侈无度;他说:”皇帝穷奢极侈,故赋重役烦,生民困苦,不自聊活矣。“这样,到了乾隆中年的时候,大清帝国的国库已然有些不支了,而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富贵日子的乾隆,很难一上子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善于理财又能广开才路的人,和珅的出现恰逢其时,立即就成为乾隆的心腹,被乾隆视做国之栋梁。

  和珅是一个只知道敛财不会考虑社会生产发展与否的人,所以,他的广开才路,说白了只不过了是巧立名目,把各地官员和商人种的财富搜刮过来而已,而且,这些钱又必须来的名正言顺,让乾隆用的理直气壮,为此,他广泛号召官员,为了感激皇恩浩荡,自愿向进行贡献,以示忠心,他这么一说,谁敢不听,如果不贡献财物,岂不成了对皇上不忠心了。

  当时,无论是朝中的官员,还是各地的地方官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的把搜括来的财物贡献出来,乾隆的第五、第六次南巡,靠的差不多全是江南一带官吏和富商的贡献,内务府几乎没有什么支出,还有每年到了皇上、皇太后寿诞或是年节之际,各地的礼物也会源源不断的涌入京城,让乾隆十分高兴,对和珅的理财才能赞不绝口,好像这些财富全是和珅一人的功劳,他就忘了”羊毛了在羊身上“的道理,和珅为他聚敛的财富还不是出自天下的百姓。

  和珅除此之外,确实也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费了不少脑筋,他在身为崇文门税务总监期间,像管理自己的家产一样精打细算,绞尽脑汁,京城中自明朝起就设有收税的关卡,原本有一道,即在九座城市分别向进出京城的客商官员收税,到了清朝全部集中在一处,在崇文门统一收税,设正副监督各一人,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肥缺,皇上一般会任命他最喜爱的大臣掌管,以示恩宠,因此和珅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这一职务,捞尽的油水。

  崇文门的关税在和珅的掌官之下,越来越重,恨不得雁过也要拔毛,不仅过往商旅不堪重负,就连朝廷官员也是难以应付。清代的笔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凡外吏部,官职愈尊,则需索愈重,大臣殿观,亦从无与较者,吴汇陆中丞以山东市政使陛见,关吏所索过奢公实不能与,乃置衣与被于外,携一仆前行曰:“我有身耳,何税为?”既入,从故人借衾褥,事后不定还之而去。“堂堂一位希政使大人,竟会因为关税索要太重,而将行李全部寄放在城外,只衣进城,向故友借来被褥使用。

  由此,普通的百姓如何也可见一斑了。据传说,京城周围的百姓入城时,都会在帽檐上插上两文制钱,让把守的税吏自行摘取,已经成了习惯,这种苛刻的税收,使崇文门以每年17.32万两的收入位居全国30个税关的第四位,远远高于其他的关口。

  和珅除了任崇文门税关总监督以外,还长期担任内务府大臣,内务府是皇室的财政机构,主管包括皇室的日常用度在内的一切开销,经过乾隆多年的奢侈生活,内务府早已是捉襟见肘,府库空需,难以为继了,据史料记载,和珅担任内务府大臣前,”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可是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之后,不出几年,状况就大为改观,内务府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出的银两可以接济外府了,整个局面来了个彻底的扭转。

  每年乾隆的寿诞,都是内务府的一笔巨大的开支,和珅没有接手之前,历任大臣每逢皇上寿诞都会百般无奈,既不能办的寒酸,又确实是苦于银两不足,常常到了最后,只能勉强应付,很难令乾隆满意,到了和珅手中,皇上的寿诞成了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不但能操持的排场隆重,自己还能从中大捞一笔。

  乾隆五十五,乾隆八十大寿,他像往年一样下御旨,要求务求节俭,不可铺张,剩下的一切都放心的交给和珅去办了。经过和珅的细心筹备,办的异常隆重、盛大,史书记载:”皇帝虽立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无不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封院人物,动基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需,外而到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院部院堂悉捐未俸,又以两滩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方自南京营运,及其输数云。“乾隆无疑将和珅看成了一个聚敛有方的精明强干之人,只要有和珅在,他就不必担心钱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