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初出茅庐的李隆基,为什么能取得唐隆政变的胜利?

  唐少帝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在共同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这是大唐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政变,参与其中的人员与军队远超之前的玄武门之变与神龙政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隆政变也是一次成功的政变,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李隆基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将韦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避免大唐再一次陷入女主篡权的乱局,保障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为开创盛世奠定了基础。

  而政变的发动者李隆基,既不像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那样久经沙场,又不像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臣那样混迹了官场大半生,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一个喜爱走马飞鹰的纨绔王爷。那么他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呢?

  李隆基的成功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韦后疏忽大意

  政变之前韦后的势力很强大。中宗李显被她与安乐公主毒杀后,韦后便积极部署,为篡位做准备。她控制了朝廷、控制了东都洛阳、控制了李唐宗室、派心腹稳定地方、派女婿及韦氏子弟控制了禁军,她还不放心,又调集了五万府兵进驻长安,形成了坚强的后盾。

  但是韦后百密一疏,对宗室的监控仅局限在了树大根深的相王李旦与中宗的次子李重福,而忽略了相王的儿子们。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人称“三郎”,绰号“阿瞒”,从小以曹操为偶像,胸怀大志。但他非嫡非长,以这种身份,在和平时期只能当个个安乐王爷。他的表现也像极了安乐王爷。

  李隆基多才多艺,书法隽秀,爱好音乐,诗词曲赋,斗鸡走马,只要与才艺和玩有关,他无所不能。尤其擅长打马毬,是中宗时期国家队的主力队员,曾与中宗的两个女婿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大胜吐蕃十人的国家队,四个纨绔的表现极其拉风。

  虽然李隆基早就看韦后等人不顺眼,暗地里联络了刘幽求、钟绍京、葛福顺、陈玄礼等一批心腹官员与禁军将领。但他那拉风的外表,让韦后怎么也怀疑不到他的头上。大臣李峤秘奏韦后,请求处置相王诸子,而志大才疏的韦后竟然置之不理,这才使李隆基有了组织政变的机会。

  其二、策划精心、胆识过人

  李隆基确实具有曹操那样的谋略,史称“识度宏远、英武果断”,他从小目睹了多场政变,很早就看出了中宗的迂腐与韦后的野心。早在他外放为潞州别驾时,就开始积蓄力量,笼络有识之士。

  回到长安后,他盯准了北门禁军中的万骑,因为神龙政变与景龙政变都是依靠的这支力量。他通过心腹刘幽求与王毛仲,积极拉拢动员万骑中层将领,不但在物质赐予他们金银财帛,还对他们晓以大义,激发大家对韦后的愤怒与拥立相王的决心。

  在政变中,正是这支力量,在将领葛福顺与陈玄礼的带领下,高呼“诛杀韦后、拥立相王”的口号,杀死了韦后的堂侄,控制了军队。并动员同属北门禁军的飞骑也加入到了政变的队伍中,才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政变之前,李隆基仍然觉得势单力薄,心里没底,于是想到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的真传,谋略过人,常年接触政治,是当时少数几个可以左右政坛的大佬级人物。

  关键是太平公主也同样痛恨韦后,作为大唐公主、武家媳妇,不论李武两家谁坐天下,她都立于不败之地,而韦后坐了天下则与她十三不靠。想到了这一点,三郎便上门向姑姑请教。

  既然目标一致,又不用自己出面,太平公主与侄子三郎一拍即合。经过深思熟虑,她为三郎提供了一整套行动方案,可谓滴水不漏,并派儿子薛崇简为助手,辅助三郎行动。

  有李隆基胆识过人,太平公主策划精心,虽然韦后势力庞大,但失败似乎不可避免了。

  其三、天下士庶的思唐之心

  早在武则天当政的后期,狄仁杰、魏元忠等有识之士便极力劝服女皇,顺天应民,传位于子,就连酷吏转型官员吉顼,也对武则天说:“天下士庶未亡唐德,咸思庐陵王。”武则天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庐陵王李显接回,决定还政于唐。

  而韦后,空有野心,其水平与武则天相差太远,她的干预下,朝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腐败与混乱。她根本不具备治理天下的才华与能力,仅仅学了武则天的皮毛就像篡唐自立。在人心思唐的大局下,这种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

  李隆基正是站在了人心思唐大势之上,才得以一呼百应。就连韦后引为心腹的崔日用,也临阵倒戈,在关键时刻向李隆基通风报信。

  政变胜利后,李隆基凭借大功与大哥李成器的无私相让,顺利成为太子。他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不久的未来,将主宰这个帝国走向前所未有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