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濂在明朝是何地位?朱元璋要杀他时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濂在明朝是何地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353年,朱元璋走出皇觉寺,参见了红巾军。在濠州红巾军中,他得到了元帅郭子兴的重用,并且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这对小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仅仅过了15年,他们俩就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和皇后。马皇后心地善良,在朱元璋大肆杀伐的过程中,马皇后从朱元璋手中救了许多有功之臣,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宋濂。

  有明以来,宋濂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亚于刘伯温,宋濂学识渊博,是明朝初年“诗文三大家”之一,太子朱标、名臣方孝孺都是宋濂的学生。公元1359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南京),以此为据点,持续向浙东发展。当朱元璋占领衢州、滁州、金华之后,他开始广泛招揽浙东人才。此时,宋濂走入朱元璋的视线,此时宋濂已经50岁。

  宋濂是个早产儿,她的母亲怀孕七个月就生下宋濂,以至于宋濂从小体弱多病。但宋濂却是个“神童”,《明史》说宋濂“于学无所不通”,可见其学识之渊博。宋濂还曾拒绝元朝的邀请,宁愿做道士也不愿为腐朽的元朝效力。朱元璋占领金华后,大将胡大海一次性向朱元璋推荐了4个人,《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十二月,遣使征青田刘基、浦江宋濂、龙泉章溢、丽水叶琛,胡大海荐四人贤。

  也就是说,胡大海一口气推荐了刘伯温、宋濂等四人给朱元璋,称这四人都是当世贤才,朱元璋求贤若渴,立即派人去请。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地在南京设立“礼贤馆”,对宋濂等人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可见,朱元璋对宋濂等人礼遇有加。这四人在朱元璋的麾下各有所用,例如,刘伯温擅长韬略和兵法,他被朱元璋安排在军中,为朱元璋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宋濂博学,朱元璋任命宋濂做各位儒学大臣的首领,并且做朱元璋长子朱标的老师。

  宋濂治学严谨,在为人方面也十分谨慎,对朱元璋非常忠心。有一次,一位曾效力于元朝的朋友找宋濂喝酒叙旧,朱元璋派人暗暗监视。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干嘛去了,宋濂把昨天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包括喝了什么酒都十分详细地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因此对宋濂十分放心。

  自从朱元璋把教育朱标的任务交给宋濂后,宋濂兢兢业业,为朱标传授正统的儒学文化,教导朱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看着朱标从朱元璋的长子成长为吴王世子,再成为优秀的明朝太子,宋濂十分欣慰。

  宋濂还有一大功绩就是主编《元史》和明朝的各大法典,为明朝乃至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所著的《送东阳马生序》至今仍是古文中的名篇,激励了一代代人。

  洪武四年,67岁的宋濂因为身体原因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为宋濂设宴践行,并且命太子朱标送老师宋濂一程。宋濂作为明初大儒、太子朱标的恩师,垂暮之年告老还乡。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度晚年,本以为自己可以享誉后世。可是,仅仅过了3年,宋濂就差点身首异处。

  原来,三年后,胡惟庸案爆发,宋濂的孙子宋慎牵连到胡惟庸案中,被判为“谋逆罪”,根据《大明律》,宋濂一家都要被株连。虽然宋濂曾参与编纂《大明律》,但他仍然逃不过这部法典的制裁。朱元璋命人将70岁的宋濂、以及他的家人都抓到京城,宋濂的儿子宋璲此过程中被杀,宋濂也难逃厄运。

  宋濂在朝中门生遍野,同僚旧故也很多,大家纷纷为宋濂求情,太子朱标也出面为老师求情,但朱元璋铁了心要杀宋濂,并没有给大家面子。在这个时刻,能劝动朱元璋的人只有马皇后了,马皇后思前想后,用了一个好办法。

  朱元璋下朝之后,马皇后派人请朱元璋到她宫中用膳,朱元璋来到后,马皇后绝口不提宋濂的事情。等饭菜上桌,朱元璋发现,没有酒,也没有肉,一桌菜竟然都是素斋。朱元璋问马皇后这是为何?马皇后说:“平常的百姓家中,都知道尊师重教,宋濂曾教导太子,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他归隐多年,对孙子做的事情并不知情,眼看宋濂就要被处死了,我这几天吃素为他祈福!”

  《明史·孝慈高皇后传》有记载: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

  马皇后用一桌素菜来为宋濂求情,效果显著。朱元璋当时虽然非常生气,连筷子都扔了,可到了第二天,还是觉得马皇后说得有道理,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四川。宋濂此时膝下儿孙全无,古稀之年流放他乡,身心深受折磨,第二年死于夔州。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都是善于劝谏帝王的贤后。李世民麾下尚有魏征,但朱元璋性格刚猛,无敢谏之臣,唯有马皇后能够让朱元璋减少杀戮。这不仅说明了马皇后是一位贤德、仁慈的国母,更能说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深厚。只可惜,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再也没有人能够止住朱元璋晚年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