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是个怎样的人?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才能,就丑化一些人,比如蜀汉的第二任君主刘禅,在演义中刘禅庸碌无能,不思进取,即便有诸葛亮及姜维这样的人才辅助都无法振兴蜀汉,后来蜀国被灭后被虏到洛阳,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变为千古笑柄,刘禅也成了庸才的代表。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但小说和历史不一样,小说需要英雄、反派还有丑角,历史上刘禅并没有那样庸碌。

  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刘禅即位时年仅十七,却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成熟。老爸让他信任孔明,他还真放权放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如果说那是因为他能力不足,那有自知之明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何况孔明曾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虽多少有点拍皇帝马屁的嫌疑,但也不会和事实差距太远,一个能被孔明赞许的年轻人,智商不会太差。刘禅放权是思考后的结果,历史上一大堆少年皇帝即位后就自以为是地把国家搞到一塌糊涂,刘禅比那些笨蛋强多了。

  事实就是刘禅在位的四十一年间,蜀汉吏治清明人民悦服,这一点即便是汉朝四百年间都属于少见的现象。很多人把一切归功于孔明,但历代明君哪个不是靠贤臣辅助的,何故刘禅一靠孔明就变成废物了?而且孔明去世后刘禅还统治了蜀汉整整二十九年,并任命蒋琬、费祎等人主政,修养生息,为姜维十一次北伐提供充足的后勤,这不是个庸碌者干得出来的政绩。

  有人说刘禅不思上进,即位后蜀汉再无扩张,那曹丕即位后。还不是没扩张,孙权亲征基本都在送战绩给敌人,这又如何上进了?

  蜀汉扩张不了只能怪将士不力,刘禅可从来没有扯过孔明姜维的后腿,全权让他们去打的。刘禅在位期间蜀汉北伐十六次,这也叫不思上进的话,同期主动外扩不到刘禅半数的孙权和曹丕估计可以羞惭致死了。最重要的是,刘备逝世同年,蜀汉近半领地都造反了,刘禅一即位就得忙着平叛,那时能够不被吴魏吃掉领土已算不错了,还期待开疆扩土,这也太想把刘禅当成西楚霸王了吧。

  姜维被打败后刘禅选择投降,虽可说他是没勇气继续抗争下去,但蜀汉政权交接给曹魏的过程平和,没有不必要的伤亡出现,对于士兵和老百姓是一件好事。刘禅这决定也许让后人鄙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更大的可能是他根本不愿意把境内和平了三四十年的蜀国拖入战场中。要知道即便姜维败了,蜀汉其实还是有背水一战之力的。

  至于后来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回答的,是一个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司马昭。他一个被俘虏的前皇帝,只要稍微透露思乡情绪,估计当晚就被灭族了,装傻其实和司马懿扮疯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保命而已。

  这个时候刘禅年纪最少也已五十六,当了这些年皇帝,这点政治智慧还是有的。刘禅也许真不是什么明君,但他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在两个比蜀汉强大的帝国间站立了整整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