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崇祯帝的宠臣陷害,揭秘卢象升传奇的一生
说到卢象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明朝末年,江苏宜兴出现了一位名将,他就是卢象升!别看卢象升是进士出身,但他却武艺高强,还训练出了一支精兵。卢象升率军转战各地,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可是在1639年,卢象升却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杀,血染沙场!那么,卢象升之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629年,皇太极率兵直抵北京城下,当时卢象升担任大名知府,他招募万人入京勤王。此后,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在此期间,他整顿大名、广平、顺德等地的兵备,组建了“天雄军”。之后,卢象祥率军转战四方,先后与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作战,可以说是战无不胜,“身经百数十战,亲冒矢石,未尝挫衄”。
后来,崇祯帝对卢象升委以重任,提拔为兵部侍郎,总督宣府、大同的军务。在任期间,卢象升整顿军备、发展屯田,成为边镇的楷模,“天子谕九边皆式宣、大”。1637年十月,清军兵分两路,由墙子岭、青山关突入关内,并在通州会师,严重威胁北京的安全。崇祯帝急召宣府、大同、山西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京勤王。
崇祯帝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各地的勤王兵马。虽然卢象升名义上可以指挥全国的勤王军队,可以有两个人却能干预于卢象升,他们就是崇祯帝的两大宠臣,一个是内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的杨嗣昌,另一个是监军太监高起潜。与此同时,杨嗣昌、高起潜在得到崇祯帝的支持后,一直暗中试图与清朝达成和议。
对此,卢象升坚决主战的,他顿足叹息道:“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抵达北京后,崇祯帝在召见卢象升时,向其询问方略。卢象升毅然答道:“臣主战。”崇祯帝的脸色当场就变了,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说:“抚乃外廷议耳,其出与嗣昌、起潜议。”在与杨嗣昌、高起潜商讨对策时,卢象升和两人的看法不一致。
卢象升积极筹备战事时,遭到了杨嗣昌、高起潜的掣肘。卢象升没有办法,只好上书要求分兵,“宣、大、山西三帅属象升,关、宁诸路属起潜”,所以卢象升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人。可是没过多久,卢象升被削去尚书的职衔,“侍郎视事”。之后,总兵王朴又被调走,卢象升的兵力更加单薄。
与此同时,巡抚张其平关闭城门,拒绝向卢象升的军队发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杨嗣昌操纵的结果。1639年1月,卢象升率军进驻巨鹿县贾庄,被清军包围于此地,他派人向五十里外的高起潜求援,对方不予理睬。卢象升并没有逃亡,他率领这支孤军与清军展开了一场大战。战斗从早晨七点持续到下午三点,明军炮尽矢穷,只得与清军短兵相接。
卢象升拒绝突围,“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卢象升死后,杨嗣昌还不相信,派人去查看情况。按理说卢象升战死沙场,应该得到朝廷的褒奖,可是由于杨嗣昌作梗,崇祯帝拒绝赠谥。其实卢象升非常清楚,他即使突围,也会遭到杨嗣昌的诋毁,难逃一死,还不如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