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臣陆贾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会被称为极有智略的谋士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西汉名臣陆贾。
首先,陆贾有办法让一贯讨厌儒生的刘邦跟着他学习他写的论文。刘邦年轻时是连八品都算不上的芝麻官(管十里以内的亭长),后来成了汉王,打败项羽,夺得天下。陆贾进入刘邦阵营之后,经常在刘邦面前引用《诗经》《尚书》等经典说事,刘邦历来就很讨厌儒生,对常常谈经论道的士人很厌烦,所以,刘邦见陆贾经常引用经典,他便骂道:“本王在马上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刘邦说:“汉王马上得天下,但能在马上治天下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接着,陆贾以浅显的话语讲述了商周和秦朝兴亡的历史事例,向刘邦讲解治国行仁义的必要性,让刘邦知道“坐天下”与“打天下”是不一样的。刘邦悟性很高,听后感到有点惭愧,感到陆贾确实比他更了解治国的事,于是,刘邦命陆家将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写出来,供刘邦借鉴。此后,陆贾每写一篇,刘邦就认真看,大肆称赞陆贾写的论文。
其次,陆贾很有思想智慧,他是汉代第一位力倡以儒学治国的思想家。陆贾不但了解历史,而且,他也很了解汉朝立国之初的现实状况,知道汉初特定的时代的政治思想需要,他以儒家为本,兼融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提出了很精辟的“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方略,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思想格调。
再次,在刘邦死后,吕后掌权的险恶政治局势中,陆家能明智地急流勇退。陆贾不仅是思想家,他还是很务实的政治家,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仁善懦弱,吕后专权,而丞相萧何也比较顺从吕后,吕后封吕姓诸人为王,朝臣难有所作为,陆贾自知难于谏说吕后改变政治态度,而且,有韩信、彭越等的悲惨实例为鉴,朝廷政治环境险恶,于是,他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称病辞官,在好畤安家落户。
最后,陆贾在家居时也很有智慧。他变卖了出使南越时所得的财物,将得到的千金平均分给他的五个儿子,让他们各自去谋生。而陆贾则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十个舞乐侍从和一口价值百金的宝剑,轮流到五个儿子家里居住,每个儿子家住十天。他事先说明,将来他死在哪个儿子家里,那个儿子便能得到他随身物品。这让儿子们能各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又让儿子们对他依然很敬重,避免老而无依的困境出现。
陆贾是汉初时楚国人,他在楚汉相争之时进入刘邦阵营,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刘邦,陆贾博学善辩,有儒家的学识,又有纵横家的辩才,他常为刘邦出主意,刘邦很能听进去;此外,他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大局,有纵横捭阖思想,他常代表刘邦出使各路诸侯,成功游说,因而,他深得刘邦赏识,他在汉营中被认为是最善变的谋士。
在刘邦阵营中,有四位杰出的谋士,张良、陈平、陆贾和郦食其,陆贾位排第三。陆贾与其他三位谋士皆是杰出文臣,以谋略智慧辅佐刘邦,但陆贾的智谋辅助方式与张良、陈平是不一样的,张良主要从战略思想上为刘邦出谋划策,多用“阳谋”;陈平主要从实用策略上帮助刘邦设“诡计”,多用“阴谋”;而陆贾与郦食其倒有点像,重视纵横捭阖,只是,郦食其用谋时理想化的成分比较多,不善于避险境,而陆贾除了捭阖思想和善辩才能,还有儒学的学识底蕴,比郦食其现实稳重,懂得趋利避害。郦食其死于当说客的时候,而陆贾却能急流勇退。
陆贾对刘邦的辅佐,主要表现在从外交策略和治国理论上去谋划和实施的,他是刘邦集团的杰出思想家和出色的外交家。有几个重要的事例表明陆贾作为谋略家,对汉朝的贡献是很大的,陆贾不愧为刘邦最杰出的谋士之一。
诛灭吕氏后,文帝即位,他立即通告诸侯和四方边境之国,广施盛德,可是,此时南越人赵佗趁机自封为“南越武帝”。于是,汉文帝派人修复了赵佗先人在真定的坟墓,增设守墓之人,并按时祭祀,并厚待赵佗在中原的兄弟,想通过示好与南越和好。文帝想派人当使者出使南越,陈平等朝臣举荐陆贾,文帝同意。于是,陆贾再次出使南越,他见到赵佗后,立即宣示了文帝诏书(即《赐南粤王赵佗书》),并解释了文帝为南越人所做的优待的事,解释问题的和好政策,陈述厉害关系,在陆贾的说服下,赵佗表示愿意放弃帝号,取消所有僭越礼仪,永为汉朝藩臣,降地位如同诸侯。陆贾不辱使命,回朝禀报,文帝非常高兴。前后17年间,陆贾两下番禺,为保证边区的稳定,维护汉王朝的统一作出贡献。据说陆贾死后就葬于番禺,有一个“大夫山”,就是为纪念陆贾而命名的。
其实,陆贾不仅在官场游刃有余,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他能融合儒道的政治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初的统治高层,使刘邦能吸取秦王朝失败的经验教训,罕用刑罚,讲究仁义,崇俭尚静,启发刘邦之后文帝、景帝、萧何、曹参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