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亲自给魏征书写的墓碑,为何后面又要推掉?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自己亲自给魏征书写的墓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推倒魏征墓碑的经过是这样的:“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纤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新唐书·魏征传》。
从史书记载来看,唐太宗推倒魏征墓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魏征大力推荐的杜正伦、侯君集一个犯罪被罢官,一个谋反被杀,有官员便以此弹劾魏征结党营私;第二是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言私自向史官褚遂良展示。但这两个原因都是表面上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去世几个月后,太子李承乾因谋反事泄而被废。随后晋王李治在长孙无忌的全力支持下击败了魏王李泰,成为新太子。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晋王党在获胜后拒绝与之前的政敌和解,对原太子党和魏王党展开打击报复。
魏征生前是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太师,是太子李承乾最大的保护伞,自然成为长孙无忌的打击对象。而长孙无忌从两个方面入手打击魏征:第一是指责魏征应该为李承乾谋反负责,杜正伦和侯君集都是因为李承乾谋反被处罚的;第二是寻找魏征生前的违法行为。
根据唐朝律法,大臣给皇帝的奏章和谏言属于“禁中语”,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向包括亲人在内的无关人员泄露。而魏征是知道“禁中语”的相关规定的,他当年向唐太宗申请退休的理由就是自己的眼疾导致书写困难,家人却因为“禁中语”而无法提供帮助。
正因如此,魏征私自保留谏言的行为是违反律法的,而且还是知法犯法。而褚遂良在贞观十五年(641年)之前就知道魏征私藏谏言的违法行为,却一直等到贞观十七年(643年)才向唐太宗告发,可见此事是长孙无忌的晋王党在太子之争后对魏征展开的政治打击。
因为只有长孙无忌能辅佐李治安稳继位,所以唐太宗不得不向长孙无忌作出妥协,以至于对魏征“仆碑毁婚”,这不是唐太宗的本意。亲征高句丽之后,唐太宗立刻以反思己过的名义将魏征的墓碑重新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