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吴魏为什么不趁机联手灭蜀?
刘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公元222年,这刘备集全国兵力征讨东吴,蜀汉和东吴各自聚集了近10万兵力,准备一决雌雄,对于蜀国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的大转折,蜀国国策直接由三分天下变成两分天下。
在这之前,孙权对蜀汉一直存在逼迫政策,不仅偷袭了长沙三郡,还让孙尚香隐隐胁迫刘备的生命,差点让她带走了刘禅,而东吴大将吕蒙生擒关羽后,居然将他斩首,双方的关系演变成了生死仇敌。
对于东吴雄主孙权来说,这蜀国就是个异数,最早孙策和鲁肃等人,都是以二分天下为方针,结果偏偏就是不凑巧,刘备宛如一匹黑马,占据了长江的上游,打乱了孙权的全盘计划,事实上,如果刘备吞并了孙权,对他统一天下的事业是有大帮助的。
刘备举全国兵力在夷陵遇到了东吴奇才陆逊的火攻阻击,蜀国大将冯习和张南先后战死,刘备也差点被陆逊擒杀,他无奈下只能让手下把铠甲和武器丢在地上点燃,形成一道大火阻挡了东吴军队的追击,这才凄惨狼狈的逃回了白帝城。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手下的汉嘉太守黄元看到刘备病重,趁机造反,这加重了刘备的病情,此时蜀国国内接连痛失关羽、张飞、法正等股肱之臣,内部的心机不良之人开始兴风作浪,而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也发生叛乱,蜀国的内忧外患达到了巅峰。
照这么分析,那此时正是瓜分蜀国的大好机会,并且早在夷陵大战之前,孙权上表曹丕俯首称臣,他想联合曹丕一起攻打蜀国,而曹丕也同意了,可就在这时,曹丕并没有出兵,东吴也主动撤军,蜀国进入了油尽灯枯的状态,为何孙权却会退兵呢?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东吴大将联名向孙权建议西征,而陆逊却认为此时曹丕正在大量调集军队,并不是真正要讨伐蜀汉,而是准备进攻东吴,曹丕表面答应孙权,其实想两不相帮,等坐收渔翁之利。
由于陆逊的火烧连营,东吴国力基本没有损耗,曹丕为何还要兴兵在长江沿岸,做出讨伐东吴的姿态?陈寿的理由是孙权答应其子孙到魏国做人质,不过突然反悔,所以曹丕发怒要兴兵,事实上,魏军到达长江边上时,便被天险所阻,没有果断渡江的准备,所以得知孙权撤军,曹魏大军也撤退了。
当时曹丕心里一会想对东吴和蜀汉采取武力,可蜀国有诸葛亮,还有天险所阻,东吴孙权乃一代雄主,陆逊的才能更是无人能及,反观魏国,人才凋零,在外征战大将都快死的差不多了,所以贾诩让曹丕推行圣人教化,消除篡位的影响,也因为魏国实力的衰退,让三国的关系变的很微妙,所以吴魏两国并没有联手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