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什么明朝皇帝普遍比较胖呢?

  为什么明朝皇帝普遍较胖?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前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尚,吃了不少苦,所以他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甚至让人在宫里开了一块菜地种菜吃。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后的明朝皇帝可没几个吃过大苦的。

  所以皇帝的御膳等级也渐渐变高了,各种珍奇美味层出不穷。一开始负责皇帝御膳的机构是光禄寺,光禄寺设置了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光禄寺卿是从三品,执掌皇家伙食,《明会典》记载:“凡岁派光禄寺牲口十万只,上半年五万只,下半年五万只。”

  光禄寺只会猛火高油,鱼肉齐上,弄成油腻腻的重口味。这一点明朝人谢肇淛可以作证,他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所以明朝皇帝前期还一直吃光禄寺的饭,吃到后面实在吃不下去了,于是改派其他人负责伙食。

  派谁呢?太监。明朝有“十二监”的设置,“十二监”里面就有个尚膳监。而在明朝的不同时期,负责皇帝伙食的太监还有司礼监、东厂、乾清宫太监等,当然不是让他们亲自下厨炒菜,而是让他们做负责人、监督人。

  太监不能传宗接代,就把心思都放到了享受上。他们的嘴比较刁,所以那些厨子不敢再用老办法应付,而是费尽心思,花样百出,力求把食物做得好看又美味。著名的万历皇帝,就吃过蝴蝶卷子、牡丹头汤、荔枝猪肉、灵芝饼、清蒸鸡、川炒鸡、煮鲜肫肝、玉丝肚肺……

  明朝中后期,面食和肉食成为了御膳的两大主力军。一个是碳水,一个是脂肪,皇帝想不吃胖都难。而到了清朝,清朝有“满汉全席”和“千叟宴”,皇帝们不仅吃的花样多了,饮食更加精细了,而且还讲究起了食物的摆盘,力求御膳又好吃,又精致。

  清朝初年时,康熙等用膳还比较节俭,到乾隆时期,御膳就有了四五十样菜,光绪皇帝时期甚至近百。虽然吃得多,吃得好,但清朝的管制比较严格,皇帝不能太纵情任性,而且,清朝是以骑射得天下,康熙皇帝就曾经多次出塞行围,每一任皇帝都要会骑射。

  管住嘴,迈开腿,清朝皇帝靠运动让身材维持在稳定水平,而明朝的皇帝就没这个讲究。所以说,减肥还是要靠动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