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河西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为打击匈奴,曾两次进军河西,史称河西之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

  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区原来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冒顿单于打败大月氏,迫其西徙,这里为匈奴占有。匈奴单于命浑邪王统治酒泉及周围地区,休屠王统治武威及周围地区,控制西域各国,并南与羌人联合,从西面威胁西汉王朝。

  西汉王朝深为忧虑。早在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为了消灭匈奴在这里的势力,斩断其右臂,打通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欲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张骞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他保留汉节,居匈奴十年左右,终于率众逃脱。历尽千辛万苦,张骞终于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以新居之处肥饶安全,又与西汉距离遥远,不肯东返打击匈奴,使汉武帝的希望落空。

  经河南、漠南几次战役后,右贤王失去对河西诸王的控制,单于远徙漠北,在大漠以南对西汉王朝威胁最大的就是河西匈奴军。于是汉武帝将下一个打击目标指向了河西走廊地区。以剪除匈奴右臂,切断其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扫清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