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孙权之所以要杀关羽,是因为关羽羞辱他吗?

  按照历史的记载,是否有孙权要招降关羽这件事情,我们最好持存疑的态度。《三国志》有很多关羽之死的记载: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

  ”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

  第三条是裴松之根据众多的史书记载,对关羽之死下的结论。

  就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关羽并没有见到孙权。

  至于关羽并没有在麦城通往西川的小路上,被马忠下绊马索生擒,之后押解给孙权,然后不接受孙权的招降,最后被孙权要了性命。一切都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根据”孙权欲活之“而杜撰出来的。

  新《三国》中,关羽在穷途末路之中,自刎而亡,这纯属艺术处理,真正的战场恐怕没那么肃穆庄严,不过关羽战死沙场的情节,的确更贴近历史。

  而单看《三国演义》,孙权的人为什么不为关羽求情,最后导致关羽被杀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关羽性格的原因:

  首先是关羽忠诚,当然是对刘备的忠诚:

  《三国演义》里孙权想招降关羽的。他第一次看见关羽时候,被关羽的相貌所打动。但孙权的手下,就拿关羽封金挂印,辞别曹操归刘备的例子,告诉孙权关羽不会投靠东吴。

  事实也的确如此,毛宗岗说关羽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为看在曹操是汉臣的面子上,关羽是”降汉不降曹“。所以关羽又哪有投降孙吴的道理呢?

  孙权的左右说关羽”狼子不可养“,当然是站在孙权的角度上评价关羽的,至于关羽,尤其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确是对刘备忠诚不二。

  孙权没有招降关羽的可能,所以不能让关羽为我所用,也就不能留着他让关羽与自己为敌了。

  再有是关羽的傲慢,这点是最致命的:

  关羽年轻时就被人称作万人敌,所以年纪大一点后,对晚辈和属下的态度自然会越来越傲慢,佛家称作”增上慢“(长辈看不起后辈)。

  孙权是关羽同辈的孙坚之子、吕蒙是周瑜、鲁肃的接班人、陆逊当时还排在东吴政治队伍的中间,包括关羽自己手下,这些人自然不会入关二爷的法眼。

  得罪了东吴的领导,属下谁还会替关羽求情,给自己找这个麻烦呢?

  他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还羞辱性的说道”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样的话,完全他性格傲慢的原因。

  关羽的傲慢注定了他的失败身亡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观点,所以在这就不赘言了。

  第二,是孙权的政治目的

  关羽的傲慢是个人属性,此外他是一个对蜀汉而言至关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死活,跟他身上的政治属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前者。

  孙权捅了关羽背后一刀,夺下荆州,在道德立场上来说确实是不仁义。但在国家政治“利益第一”的原则上来看,并没有什么错。

  因为作为孙权,刘备和曹操哪家做大,对他来说都不是好事。汉中之战,曹操已经大伤元气,如果关羽再打到了许昌,曹操就一败涂地了,那时雄霸天下的刘备还会把江东放在心上么?

  所以孙权趁着关羽猛攻曹操取了荆州,这相当于削弱了刘备的实力,增大了自己的实力,保住了曹操的势力,这对孙权来说,是不二的政治选择和求生法则。

  既然下定了决心,与刘备反目成仇了,所以对关羽也就不用手下留情了。

  就凭关羽的武功和统兵能力,关羽就是谦谦君子,也不会逃过孙权的手掌心。关羽一死,就是断了刘备的胳膊。杀关羽,是孙权为了削弱刘备的一步棋。所以孙权的手下就没有为关羽求情的必要了。

  非要从情的方面说,能为关羽求情的江东臣子有两个,

  一个是鲁肃,他对蜀汉的态度一直都是主和,就这个政治立场,他一定不会让孙权杀了关羽,但荆州之战时,鲁肃已经故去多时了。

  另一个是诸葛瑾,他可能会看在兄弟诸葛亮的面子上替关羽求情。但是关羽的生死不是人情,而是政治层面的决策,诸葛瑾除了避嫌之外,一定会站在孙权这一面。所以他闭口不,无可厚非言。

  关羽死后,张昭是对孙权说过不该杀关羽的,因为杀了关羽,一定会遭到刘备的报复反攻。当然这还是出于政治立场而言的,张昭是看到杀关羽之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了。跟三世老臣张昭比政治远见,孙权还是嫩了一些。所以为了补救杀关羽的臭棋,才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嫁祸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