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期间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他又有什么问题?

  说到秦惠文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说到秦惠文王嬴驷小编对这个人的感觉就是他杀了商鞅,对的就是搞商鞅变法的那个商鞅,那么这个人其实在当时是做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的,那我们如果我们仔细的去分析这个人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价秦惠文王嬴驷这个人呢?

  秦惠文王嬴驷,秦孝公之子,登基后,改公为王,为秦国第一任君王。驷这个字,左为马,右为四,象征着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嬴驷一生确实谨言慎行,不敢妄悖。

  嬴驷这个人,盖棺定论有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是中央集权与任人唯贤,一小点是立储不周。

  第一大点:杀商鞅,集君权。

  嬴驷还为太子时,秦国大行商鞅变法,他自己就被一班子宗室贵族忽悠着以身犯法,大家都想看看商鞅之法,到底刑至不至大夫以上。显然,嬴驷被人忽悠了,他自己也遭了殃。商鞅对秦孝公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秦国推行变法最大的阻碍就是贵族,拥护的是百姓,如果今天对嬴驷之事放任不理,那么以后天下人都会以为秦国所变之法,刑不上大夫,只是对百姓的枷锁,那么这与我变法的初衷相悖,也会让天下贤人见小我秦国致使他们望秦却步,大害也。嬴驷犯法,尽皆少傅之过,受人唆使,只能把他们绳之以法,如此才能平悠悠众口,息事宁人。”

  于是秦孝公准许,处罚了少傅公子虔,公子贡等人。但所谓打狗看主人,表面是处罚了公子虔,实际是打了嬴驷的脸。嬴驷因此要说不忌恨商鞅,鬼都不信。而公子虔两人却并非善类,曲意迎合,差不多属于宵小之徒,从此对商鞅恨之入骨,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等到嬴驷登基励精图治几年相王,商鞅的下场众所皆知。但是,商鞅之死,却并非嬴驷以公谋私,一报昔日之仇,却可以说是商鞅功高盖主,不懂收敛,死于无度而已。嬴驷登基,颇有席卷天下,囊括宇内的雄心霸道,但是刚上来便遇到了商鞅这位在民间呼声比自己还高的变法者。当时的情况是民间只知有商鞅,而不知有君主,显然朝廷内外上下,商鞅执掌司刑,可谓权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就是如此,商鞅不解君王,刚好撞到了想要中央集权的嬴驷的枪口上。嬴驷想的是商鞅变法已经大体成功,民间那硕果累累自不必说,只差贵族拥护这最后一锤,因为贵族对商鞅之法大多畏惧于雷霆刑法之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能够收服贵族之心又能坐享商鞅变法在民间硕果,还能中央集权的唯一方法就是杀了商鞅。原因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嬴驷杀商鞅自然就会令众贵族拍手称快,纷纷拥护,但又不能自己杀见私心于天下人。于是,公子虔与公子贡等人可谓等来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的时机,对嬴驷心领神会,暗中搜罗出商鞅一些有悖法令鸡毛蒜皮的小事,添油加醋放大,终于嬴驷将大秦两代功臣商鞅车裂而死,生于变法,死于变法,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果然,商鞅一死,变法最后一锤定音,大功告成,众贵族纷纷拥护嬴驷,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贵族与平民的拥护,还顺带着大权独揽。当然以嬴驷的英明神武,公子虔两人,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顺带着杀了个回马枪便一起收拾了。

  第二大点:任人唯贤,封疆阔吏。

  嬴驷登基,确有雄主之姿。当时齐、楚、燕、赵、魏、韩拜纵横家苏秦为相,聚兵赵国,意图围歼秦国。当时的苏秦可谓威风之至,身挂六国相印,率百万之师,以合纵之术困秦。此时的嬴驷,目光如炬,任用外臣张仪为相国出使六国,最终居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以连横之术瓦解身怀异心的六国联盟。有传苏秦张仪皆出自鬼谷门下,行合纵连横之术,相生相克,后发制人,故能成之。(无史可查)

  此后,嬴驷又相继任用了公孙衍、魏冉、司马错等骁将,他们无不骁勇善战,勇冠天下,特别是在张仪与司马错就是伐韩还是征蜀时,嬴驷能够不偏听偏信,听用大将司马错伐蜀战略,实在难能可贵。秦惠文王时,秦国有纯良之仕社稷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朝中上下,将星璀璨且又将相和睦,这实在不是一般的君主能够做到的,如果不是非一般的君主魅力,又怎么能够吸引一班文臣武将团结在他周围为他北征义渠,南抵商於,西入巴蜀,东出函谷呢?

  一小点:立储不周。

  秦惠文王一生可谓励精图治,为大秦封疆阔吏,最终却在公元前311年病逝,享年45岁。死后,他传位给了嬴荡既秦武王。武王生就生力,性格桀骜不驯又好斗,丝毫没有他父亲秦惠文王为君者的权谋、谨慎、机警之心,居然喜欢和人比力气大小,一次与大力士孟说角力比赛举龙文赤鼎不料鼎落咂断了胫骨,晚上不治气绝身亡,年仅23岁。

  他的父亲要是泉下有知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打的江山所托非人,恐怕得从下面跳起来揍他!武王死后,幸好无嗣,于是只能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嬴谡继位,既秦昭襄王。不然恐怕又免不了一场动荡夺嫡之战。秦昭襄王有一个孙子既秦孝文王儿子秦异人在赵国为人质,就是秦始皇的父亲了,辗转几代,终于轮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