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晋国作为春秋的霸主之一,晋国是怎么灭亡的

  对晋国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家都知道春秋列国中,晋国是第二个称霸,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样一个诸侯霸主国如何沦落到成为第一个被分裂灭亡的地步,并且因为它的分裂而使得中国历史结束了春秋进入到战国。自晋国称霸以来,一直就被动挨打的楚国终于迎来了著名的楚庄王登基,并出兵包围了晋国最亲近的附庸郑国,当晋国派兵来救的时候,求生欲极强的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并与楚国合并一处击败了晋军。两年后晋国再次派兵想夺回郑国,结果又被楚国击败。

  与此同时晋国在对秦国的历次战争中依然不断的取得胜利,其在诸侯国中依然还处于最强地位。后来当齐国讨伐鲁国的时候,鲁国跑来向晋国求援,这对于晋国来说可是个染指东方的大好机会,于是晋国联合鲁、卫,三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此时早已不是桓公时期的齐国了,在今天的济南被联军击败。鲁国的国君在胜利后出于礼数,亲自跑去见晋景公,结果晋景公小看了鲁国,对其傲慢无礼,于是鲁、晋盟约撕裂,鲁国把晋国的小弟郑国打趴下了。(没错,每次只要有人对晋国复仇,都会先把怒火撒到郑国头上。)

  当时由于交通的不发达,很多离的很远的诸侯国就像“天外来客”一般神秘,直到晋景公16年的时候,晋国才和远在江南的吴国有了往来。而且两国一见如故,发现他们之间的真的有一个共同语言,那边是讨伐楚国。晋、吴的联盟可以说让楚国瑟瑟发抖,并且使得依然开始衰落的晋国“回光返照”。公元前557年,楚国在今天的平顶山大败,后来晋、吴又多次联合攻楚,使得楚国的不依不饶自此停止,不再敢主动出兵晋国。这里还要顺便提一句的是,在此期间,晋对秦的战争又连续取得N次胜利。

  但是此时的东方大国齐国已经发来大队人马,占领晋国朝歌城、报了当年晋国伐齐之仇。被打趴的晋国幸好当年救过宋国,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由于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当年周武王分封的前朝商朝的王室后裔,所以虽然国力弱小,但其地位崇高。此时面对齐国的强攻,宋国出面组织会盟,把齐、晋、楚、秦当时最强的这四位召集到宋,说反正你齐国也报了仇了,就别再打了;你们晋、楚二国以后也不要再打了,你们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打各自的小弟而已,这样,你们让各自的小弟认对方为大哥,这事不就解决了么;你秦又一直打不过晋,又何必还要如此不依不饶呢?

  结果宋国的这一调节方案居然成功了,让当时的中原各国从公元前546年开始连续五年再无战事。形成了晋国的附庸国每年朝见楚国的国君、楚国的附庸国也一样要朝见晋国国君、齐、秦二国谁也不朝见的稳定格局。但这一会盟协议的达成,并不是什么大家给宋国面子之类的,而是各国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做出的决定。比如齐国早已不像之前那般强大,真的没必要继续对晋出兵;楚国迫于晋、吴联盟的压力,本来就盼着不要再打了;秦国表示这些年来无论晋国如何衰落,还是真心打不过呀;而最后的晋国之所以明明对秦、楚有优势,但依然同意这一方案的原因在于——内部出乱子了。在连年征战的过程中,六卿在晋国的权势不断扩大,到晋历公的时候看不下去了,打算把六卿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但是当他先期抓了六卿中的两位时,由于实在找不到杀他们的理由又把他们放了,结果被释放的这两位干脆回头杀了晋历公。从此晋国成了六卿争夺各自地盘的场所,晋公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有一年得力盟友吴国来使觐见,结果见的居然是六卿当中最强的三位赵文子、魏献子、韩宣子,在席间这三卿的言论俨然是可以替晋公决定一切晋国事务的,所有吴国使臣回国后对吴王断言:“以后晋国的争权必将落入赵魏韩三家之手”。果然,后来在六卿角逐的过程中,知伯、赵、魏、韩四家瓜分了战败的另外两卿的土地,那两卿皆逃往齐国避难。晋国国君对这四位的表现很是生气,但自己又没能力与之对抗,于是写信给齐、鲁求二国出兵讨伐这四大家族。结果消息被四卿得知,先下手为强起并攻打晋公,晋公也打算到齐国去避难,结果路上就病死了。从此晋国大小事务皆出于知伯之手,赵魏韩三家密谋杀死知伯,瓜分了知伯的所有封地。

  就这样三家成为晋国的共同领导者,后期发展三家不必朝拜晋公,而晋公需要挨家朝拜三卿的程度。直到周王室册封赵魏韩为从三卿升格为三国,赵、魏、韩正是跻身诸侯国之列。此时晋公仅仅是住在一个被三家安排的小小城池当中名存实亡的国君而已,而且就这小小的城池由于三家谁也不愿意从自己的土地上拿出来给晋公用,导致末代的晋公住所迁来迁去、流离失所,最后韩家的韩姬杀死了最后一代晋国国君晋静公,自此晋国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