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何明朝皇家爱养猫,背后真实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明朝,从宫廷皇宫到普通百姓家庭,都喜欢饲养动物,鸽子、鹦鹉、画眉、金鱼、猫、狗等等,是常见的宠物。明朝宫廷里特别喜欢养猫和鸽子,这是什么缘故呢?

  据史料记载,从明初开始,宫廷中就饲养了许多猫。有人猜测,这些猫可能是用来排解宫廷生活的单调和沉闷的,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这些猫是朱元璋为了对子孙后代进行性启蒙和性教育而专门饲养的。“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此意也。”

  原来,明初的统治者是通过外界自然的小动物的发情相逐,来向皇子皇孙们普及性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匠心独运”一种方法。

  到明末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就特别喜欢养猫。他专门在宫里设立了猫儿房,养了中外各种的宠物猫。他还给这些猫都起了名字,公猫就叫“某小厮”,母猫就唤作‘某丫头“。甚至他还给最喜欢的猫加封官职,称为”某老爷“,给予赏赐,比照宦官的标准支付俸禄,真叫人啼笑皆非。

  另外,除了皇帝饲养的宠物猫以外,宫中的太监们还饲养了一种骟猫,这种猫主要是用来排解烦闷的,据说骟猫最大能长到比一般家犬还要大。

  明朝时,已经有了属于皇家的“皇家动物园”。

  现在的北京宣武门西边路北一带,曾经是明朝饲养大象的“象房”。养象并且在重要的庆典中驱使大象,在中国已经有久远的历史了。三国时期,“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唐朝笔记中也有关于宫廷养象的记载。到了明朝,宫廷更是大量饲养大象为皇室服务。明朝的象房有内象房和外象房两处。内象房就在御马监里,大概是今天的文津街北海之滨一带。明代文人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内象房里养有九头大象,各居一房,不够时则由外象房递补。这些大象主要是参加大型朝会时的仪仗活动,他们要学会各种礼仪,驾驭驮宝,因此,必须有个预先训练和演习的场所,这个地方叫“演象所”。“演象所”就在西单的双塔寺附近。每年农历六月,大象们都要被驱赶到宣武门外的护城河中洗澡,吸引成千上万的百姓去看热闹。

  弘治八年,在宣武门西边路北一带建立了外象所,从那时起附近“象来街”的地名就一直流传到现在。从象来街一直往东南走,就到了虎坊桥。今天的魏染胡同一带,就是明朝宫廷圈养老虎的地方,附近的铁门胡同则是当年虎圈西边的铁栅栏所在。《明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经常“搏虎为戏”,有一次,朱厚照还被老虎抓伤过,疗养了一个月才恢复。

  由象来街往东,紧挨着宣武门有条“未英胡同”,这个“未英”其实就是“喂鹰”的谐音。明朝许多皇帝还是喜欢饲养老鹰,明武宗就经常带着训练好的猎鹰去狩猎。

  这样看来,北京南城的象来街、虎坊桥、未英街一带,在明朝就是“皇家动物园”的所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