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朝廷六部,工部为什么排在最后?

  秦王朝在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一套适应于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便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待到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只是汉景帝汉武帝为适应朝局变化更改了大量官名。

  名字的更改并未影响到其职能,不过为了皇权的稳固,汉武帝后期开始更改职能。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原先的三公九卿制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一直到隋朝。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造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

  三省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也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一共是二十四司,这套官制组织严密。那么三省、六部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呢?在这六部之中,为什么是工部排在最后?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三省

  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制度规定的首席宰相,中书省不常设时,副长官中书侍郎便是首席宰相。南北朝、唐朝、宋朝时,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实际长官,行使宰相权力。

  门下省起先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才与中书省、尚书省三足鼎立。开始起到重要作用大概是从汉献帝时期开始的,当时设立了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在皇帝左右省尚书事。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东晋以后皇帝颁发制度必须经过通过门下省。

  尚书省的前身是尚书台,尚书台则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当时负责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汉光武帝时期三公居高位,但实际权力已经转移到尚书。后来权力太高被削弱,一直到与中书省、门下省三足鼎立。三省六部设立后,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个人专断的作用。

  六部

  六部继承的职务是原来秦汉时期本为九卿分掌,隋唐开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隋唐以后六部是归在尚书省的。那么这六部又都是干嘛的?

  吏部是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它掌握着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不过唐朝前期将科考主试权转给了礼部。

  户部掌管的是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响及一切财政事宜,也就是说登记户口,官员办项目要钱都得找户部批。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这相当于是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的结合,全国的学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往来的事情全归礼部管。

  兵部如其名,主要管理武官的选授、全国军卫、简练等政令,说白了吏部掌管着文官各项大权,兵部就掌管着武官的各项大权。刑部负责的是全国刑罚政令以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也就是说,全国的大部分案件都由刑部管。法律也是通过刑部制定的,类似于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看了以上五部的职责,再来看工部的职责,就明白为何是它排在最后了。

  工部掌管的是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执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简单来说就是,今天这个省要修一个什么水利工程,这个省要办一个官办纺织等工业都得找工部审核。皇帝要修个陵寝,修个宫廷也得找工部,这样看来工部的职责其实并不简单。可相对前面五部来说,权力还是比较轻的,毕竟只修工程。

  但细看就会发现,工部其实一点也不能忽视,它关系到的都是社稷民生的大事。一个办不好那是要出大事的,就比如说水利工程,加入说某个水利工程没修得扎实。出点小事便塌了,那百姓便要遭殃了,再者不少工程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地方发展好了,国家才能欣欣向荣,可见工部时常被人忽视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