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有什么突出战绩吗?他为何能有其他三位都督齐名?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熟读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三国时期,东吴有四大都督:打赢了赤壁之战的周瑜,兵不血刃袭取荆州的吕蒙,夷陵之战大获全胜的陆逊,还有一位呢,就是没有什么过人战绩的鲁肃。身为东吴第二代大都督,鲁肃似乎就是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既无扭转乾坤之功,也无开疆拓土之能,这样的一个人,可以和其它三位都督并列吗?
探讨问题之前,咱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鲁肃。
鲁肃为人
《三国志》记载: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临淮郡,在三国时期应该叫下邳国,属于徐州。鲁肃家里富有,乐善好施,很得民望,当初周瑜部队缺粮,去找鲁肃,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将其中一囷给了周瑜。
这种行为近乎“败家子”,但乱世当中,财散则人聚。从这里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有着宏大格局的人,不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所以说,评价鲁肃,我们重点要看他那常人所不及的战略眼光。
战略眼光
1、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这是鲁肃第一次见孙权,二人在榻上对饮时,鲁肃提出的观点,所以有人称之为“榻上策”,让孙权鼎足江东,并趁着北方多事,积极进取荆州,然后效仿刘邦,自己立业: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个时候,能看出汉室不可扶,还是挺了不起的。
鲁肃这个战略很宏大,执行起来也坎坷,孙权用了五年时间,三伐黄祖,才打下江夏。而孙权称帝,差不多是三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2、孙刘联盟
计划赶不上变化,孙权攻打荆州的速度太慢,刚击败黄祖,刘表病逝,曹操大军南下,又该如何呢?
鲁肃借吊丧为名,想要先探听虚实,再做决定。等鲁肃到达,荆州投降,刘备败于当阳,曹操大军即将顺流东下,在这种情况下,鲁肃当机立断,劝说刘备和孙权合力抗曹。
孙刘联盟这个战略思想,最早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此时由鲁肃主动发起,之后才有了诸葛亮智激孙权,联合抗曹的故事。
鲁肃毕生都在用心维护孙刘联盟,因为这是能和曹操抗衡的唯一办法。后来刘备取西川,留关羽守荆州,双方纠纷不断,鲁肃都好言安抚。和强势高傲的关羽相处,想必鲁肃受了不少委屈。
但,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如果打内耗,哪怕自己占了便宜,但联盟整体力量遭到损失,都是得不偿失的。就这一点来看,鲁肃的战略眼光高于周瑜、吕蒙等人。后来吕蒙袭取荆州,引发夷陵大战,尽管东吴因此扩大了领土,但站在宏观角度看,孙刘两家整体力量极速下降,即使后来又和好,也很难再和曹魏争锋,进入慢性死亡。
3、借荆州
借荆州,其实属于孙刘联盟的一环,但这件事影响重大,所以单独拿出来。
赤壁之战后,周瑜北上攻打南郡,刘备南下荆南四郡。之后鲁肃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说是借荆州,其实只是借南郡,荆南四郡本来就是刘备打下来的。
借荆州这件事有两面性:
好处是:让刘备直面曹操的兵锋,因为刘备的荆南四郡是后方,不和曹军直接接触,把南郡让给刘备,这样刘备负责西线,东吴可以集中兵力在东线,打淮南。
坏处是:刘备掐住南郡,那孙权就不能打益州了。
那么,对东吴而言,到底是攻打淮南好,还是攻打益州好呢?
在笑谈君看来,肯定是攻打益州好,这就相当于《隆中对》的进化版了嘛!此时曹操在和马超纠缠,没空搭理这边,机会难得,凭周瑜、甘宁的能力,打下益州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尴尬的是——都计划好要出兵了,周瑜死了。
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攻打益州,长途跋涉,没有周瑜这样的人物,恐怕不好办。
所以鲁肃主张把荆州借给刘备,个人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分担压力,把刘备一直压在后方,不光刘备使不上力,甚至东吴还得分兵去防刘备偷后路,何必呢?而得知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曹操吓得笔都掉到了地上。
所以,整体看来,二代都督鲁肃,拥有高人一筹的战略眼光,并且能随着形势,灵活应变。他和诸葛亮两人,遥相呼应,稳稳地维持着孙刘联盟这条战线,虽终其一生,没有打过足够分量的大仗,但他对得起周瑜的临终举荐之恩,完全有资格并立四大都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