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军事上造诣不凡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庶民出身的刘邦?

  你知道项羽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正如史记中所言,项羽的失败的确不是在军事上。项羽出身贵族,勇武好战,力能扛鼎,曾经巨鹿一战击溃秦军主力,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楚军击破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等等,这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都见证了项羽在军事上的造诣不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可怜的项羽,直到乌江自刎时,都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败给庶民出身的刘邦。

  在政治上,项羽杀楚怀王,成为众矢之的,实在是一大败笔。项羽在灭秦之后,却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而是搞起了分封制,在制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分封之后也是战争不断,以及后来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然而项羽不为所动。这一系列现象表明,项羽在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之后,似乎对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了。誓言要亡秦,源于项羽对秦国乃至秦人的仇恨。

  用人多疑,是项羽的失败点之一。项羽唯一一个富有谋略的军师——范增,项羽尊其为亚父,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谋士,竟然被陈平一个小小的反间计,便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导致范增因病抑郁而亡的结局。由此可见,项羽多疑是其一大缺陷。

  项羽只相信个人才干,用人唯亲,不懂得广招贤才,团结五湖四海。刘邦的大将军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可项羽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执戟郎,每天站着拿着兵器来保卫他的安全。面对这样的军事奇才,项羽却不能人尽其用,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面对彭越这样立场摇摆不定的诸侯,不舍得以利诱之。而反观刘邦则人尽其才,在治政上刘邦有萧何,在行军打仗上有韩信,在运筹帷幄上有张子房。面对彭越,刘邦舍得以大利诱之,这就赢得了盟友,帮助自己打天下。刘邦比项羽眼光长远。

  残暴屠城,坑杀降卒。项羽对秦人的仇恨达到了极点。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项羽分别在襄城、城阳、新安、咸阳、外黄等地进行过大屠杀,以及项羽破齐之后,屠杀齐人,齐卒无数,还有坑杀章邯的二十万降卒等等。这一系列的做法,神人共愤、引人深思,直接导致项羽彻底失去民心。项羽做过这些事情之后,似乎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些做法也只能让他成为暂时的霸主,离真正的皇者却愈来愈远,而只有皇者才懂得以人为本,民心所向的重要。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反观刘邦的做法却更得人心。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灞上。刘邦召集各县有威望的父老豪杰到灞上,对大家说“秦法太苛刻了,我是来拯救你们的”。刘邦废除了秦律,随即颁布了约法三章:第一,杀人偿命;第二,伤人治罪;第三,偷盗判罪。刘邦深知民心即天下,这一系列做法也表明了刘邦志在天下,其心其智远非项羽能比。

  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其性格使然。有人说,如果鸿门宴上项羽真的把刘邦给杀了,项羽会取得天下吗?答案是:不会,即使刘邦死了,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取得天下,而这个人不会是项羽。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深深体现出来。最终,项羽一步步把自己逼向了,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的境地。乌江自刎,悲歌一曲。刘邦在项羽的坟墓上建立起大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