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满清八旗中的上三旗到底有多厉害?

  看清朝影视剧时,我们经常能看到打着不同旗帜军队,这些军队就是满清的八旗军。对汉人来说,八旗制度是个“舶来品”,但它对却中原产生了深远影响,到现在,还有人称自己是旗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八旗的设立

  满洲八旗制度的创立者是女真人努尔哈赤。

  女真人过着以部落为主的射猎生活,但是努尔哈赤实力壮大之后,他通过战争统一了女真部落,随着势力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军事组织“牛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战斗需要了,所以努尔哈赤将“牛录”进行了改良,创建了正黄、正红、正白、正蓝四旗,这就是满洲八旗的雏形。

  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为了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四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并将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满洲八旗制度正式形成。

  二、八旗的首领

  理论上来说,每旗军队都需要一个管理者,所以满洲八旗中有8个旗主,但实际上,满清将八旗分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管理,所以不设旗主,下五旗各设一个旗主。

  满清初期,旗主的权力非常大,掌管着自己旗中人口的生杀大权。例如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身为内阁首席大学士,且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众多实权职务的和珅,遇到一个叫金爷的人时,还要给金爷跪下请安行礼,原因是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而这位金爷,恰好是满洲正红旗的一位旗主,不论和珅做到多大的官职,他都属于旗主的子民。

  在清朝,旗主不是一成不变的。满清规定,以300人为一“牛录”,他的首领为佐领,拥有佐领最多的人,就是该旗的旗主,而拥有佐领较少的人,只能被称为领主。旗主和领主之间的区别在于,手中拥有佐领的多少,当他们手中佐领数量发生变化后,他们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清朝的旗主可以世袭,但是每世袭一代,就需要降一级,即新的旗主要比自己的父辈少几个佐领,这导致不少老旗主,世袭几代之后,到他子孙后代手中,就会变成领主了。不过后来,随着皇权的加强,不论是旗主,还是领主,手中的权力都得到了削弱,逐渐变成了一种荣誉职务。

  三、八旗历史

  满洲八旗的上三旗由皇帝亲领,下五旗由满洲亲贵担任旗主,其中上三旗士兵的待遇要好于下五旗,皇帝的亲卫也从上三旗中挑选。在顺治皇帝之前,满清上三旗是两黄旗和正蓝旗,但是顺治之后,满清上三旗变成了两黄旗和正白旗,这个变化背后的是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的权斗。

  努尔哈赤时期,他准备将镶白旗交给多尔衮,但是被正白旗旗主皇太极捷足先登,让他的儿子豪格做了镶白旗旗主,多尔衮只能带着他名下的牛录,去投靠自己的亲兄弟正黄旗旗主阿济格,多尔衮还有一个亲兄弟多铎,他是镶黄旗旗主,多尔衮兄弟掌管的两黄旗是满清最精锐的军队。

  皇太极当上皇帝后,为了对抗代善、莽古尔泰、阿敏3大贝勒,他有意拉拢多尔衮兄弟,但是当莽古尔泰和阿敏被他收拾掉,代善也对他构不成威胁时,皇太极就开始防备多尔衮兄弟了。

  多尔衮三兄弟掌管着满清最精锐的两黄旗,皇太极动不得他们,但是满清以黄色为尊,而皇太极身为皇帝,显然不愿让多尔衮三兄弟掌管两黄旗,于是出现了“换旗”情况,皇太极将自己掌管的两白旗改为了两黄旗,多尔衮兄弟手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也就变成了正白旗和镶白旗。

  皇太极称帝之后,以谋反为由,剥夺了莽古尔泰、德格类一门的旗权,将正蓝旗收归己有,并让其长子豪格做了正蓝旗旗主。从此,皇太极掌管的两黄旗,豪格掌管的正蓝旗就成了上三旗。

  豪格当了正蓝旗旗主后,并没有完全尽得人心,在皇太极去世后,他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主要是两白旗为了自身的利益,强力支持豪格当皇帝,镶蓝旗对豪格的支持有限。反观多尔衮,除了两白旗支持他外,其他几旗也有不少人暗中支持多尔衮,这让两人的对峙中多尔衮占优。

  由于两白旗的反对,以及两红旗旗主代善倾向于让豪格当皇帝,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提出让皇太极之子福临当皇帝,皇太极审时度势,转而支持让福临当皇帝。福临继位后,皇太极和济尔哈朗做了摄政王,但是随后,皇太极通过手段逼迫济尔哈朗辞去摄政王一职,他开始大权独揽。

  皇太极大权独揽后,就开始打压他的政敌了,豪格被他迫害之死,豪格的正蓝旗也被多尔衮吞并。同时,多尔衮得到正蓝旗后,为了防止重蹈豪格覆辙,将正白旗和正蓝旗混编为了新的两白旗,将多铎的镶白旗,改为了正蓝旗。顺治亲政后,开始清算多尔衮,他夺了多尔衮手中的正白旗,将正白旗和两黄旗列为了上三旗,将多尔衮手中的镶白旗,也还给了豪格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