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杀宋濂,马皇后为何恳求让他多活一年?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濂,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明朝洪武十三年,胡惟庸逆案爆发,牵连甚广。胡惟庸作为明朝最后一位宰相,此人阴险狡诈,骄纵跋扈,甚至意图谋反,他的死是必然。但是,在这场大案中有一个叫宋慎的人,让太子朱标如坐针毡。朱标认为,宋慎虽然参与胡惟庸谋逆,但他的家人无罪,恳求父亲朱元璋能够赦免宋慎的家人,但朱元璋并没有给太子面子,宋慎的家人全部被捉拿,等待问斩。
众所周知,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当年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马皇后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听闻儿子出生,豪情万丈,在石头上刻字明志,并为孩子取名朱标。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朱标为太子,朱标敦厚仁德,深得朱元璋之心。但是,太子朱标亲自出面求情,为什么朱元璋还是不肯放过宋慎的家人呢?宋慎参与胡惟庸谋逆,罪不可赦,朱标又为何要为宋慎的家人求情呢?
实际上,朱标想救的人是宋慎的爷爷宋濂,也就是自己的老师。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才子,此人和刘基(刘伯温)齐名,在明朝初年的政治、文化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濂从生下来时,就是个奇迹。他是个早产婴儿,母亲怀孕刚满7个月因为意外,导致宋濂早产。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婴儿存活的概率非常低。宋濂的祖父给孩子取名为送寿,希望一个“寿”字能让孙子长命。随着宋濂的慢慢成长,大家发现宋濂有两大特点:第一,体弱多病,经常生病;第二,对诗词文字非常敏感,是一位神童。宋濂六岁时入学,每天可以学习两千字的文章,等到宋濂长大,他学识渊博,《宋濂年谱》中说他“于学无所不通”,即,没有他不精通的学问。因此宋濂名声很响,元朝皇帝派大臣亲自请宋濂入翰林院,宋濂借口要奉养父母,不愿为元朝效力,后来干脆做了道士,躲避乱世政治。
宋濂和刘伯温、叶琛、章溢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公元1359年,朱元璋攻下金华后,立即派人带着重金去请这四个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朱元璋在南京专门设立“礼贤馆”,宋濂从此来到朱元璋麾下。朱元璋看重宋濂的学识,让宋濂做朱标的老师。明朝建立后,宋濂是翰林文人们的首领,编撰史书,制定法典等工作,都以宋濂为首。
在当时,宋濂是天下文臣领袖,很多读书人在宋濂面前都自称学生。宋濂最出名的两个学生,分别是朱标和方孝孺。朱元璋出身草莽,朱标自从拜在宋濂门下,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宋濂悉心教导,朱标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朱标能成为史上最优秀的太子之一,宋濂功不可没。
宋濂67岁那年(洪武十年),因为身体原因,申请告老还乡。朱元璋十分不舍,亲自携马皇后、朱标为宋濂饯行,并且给了许多赏赐,宋濂荣归故里。如果故事从此结束,宋濂的结局一定非常圆满。只可惜,三年后,胡惟庸案爆发,宋濂的长孙宋慎牵连其中。
胡惟庸案最终被定性为“逆案”,宋慎参与谋反,以律当斩,株连全家,宋慎的家人因此未能幸免。朱标听闻宋慎牵连其中,连忙找朱元璋,请求赦免宋慎的家人,包括在故乡的宋濂。但朱元璋认为,谋逆是大罪,家人不能赦免,宋濂必须要为孙子陪葬。
朱标为救宋濂,想了很多办法,大臣们也纷纷为宋濂求情,在朝堂之上,朱元璋龙颜大怒,发话说:“再敢为宋濂求情者,与其同罪。”一时间,大臣噤若寒蝉。朱标无奈,只能去后宫求助自己的母亲马皇后。马皇后素来敬重宋濂,听闻此事后,马皇后对朱标说:“我有个办法,或许可行。”
马皇后穿上一身素服,等朱元璋一下朝,便邀请朱元璋到中宫吃饭。朱元璋衣服都没来得及换,马皇后就把饭菜端上桌,朱元璋发现,只有几盘素菜,无酒无肉。朱元璋问马皇后为何吃素,马皇后说:“听闻宋濂这两天就要死了,我吃几天素为他祈福。老百姓家中都知道尊敬老师,我们身在皇家,恐怕不及老百姓。”
朱元璋一听,原来马皇后也是为宋濂求情的,筷子一扔,带着一脸怒气走了。但到了第二天,朱元璋下旨,免除宋濂死刑,改为流放。《明史》云: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在胡惟庸逆案的大背景下,宋濂的孙子被牵连进来,的确十分尴尬。一方面,宋濂作为明初大儒,他虽然对明朝做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根据律法,孙子谋逆,宋濂罪应当诛。另一方面,宋濂久居故乡,孙子做的事情他也不清楚,就这样杀掉有功之臣,着实可惜。太子朱标为了救恩师一命,想尽办法恳求朱元璋,但没有收到效果,因为朱标只能和朱元璋论“理”。但马皇后不同,马皇后和朱元璋夫妻20余年,夫妻感情深厚,马皇后用“情”来说服朱元璋,最终救了宋濂。
然而,马皇后虽然救了宋濂一命,也仅仅让宋濂多活了一年。宋濂年过七旬,死罪可免,获罪难逃,他被朱元璋流放到四川。因为气候和身体原因,再加上身心上的折磨,宋濂于第二年客死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