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鄱阳湖大战是什么结局?元末两位王者终极对决

  大家好,说起鄱阳湖之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前,总会有对前朝的灭国之战和与曾经的“队友”之间的争夺,而这种争夺,总会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例如,在秦汉,有垓下悲歌,相应的,元明易代,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也会面对他的强敌——陈友谅;然后送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鄱阳湖之战。

  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运的进步,战争的方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于是出现中世纪最大规模的水战——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不只是朝代更迭中的一朵小浪花,可以成为风口浪潮。换言之,不仅是改朝易代的关键,更是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战前形势对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各方势力范围

  元末农民起义,白莲教魁韩山童首举义旗,号红巾军。后被镇压,余众刘福通并韩林儿等人盘桓直隶、黄淮之间,逐步星火燎原。与此同时,张士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纷纷响应,时有反复。

  到至正二十年,曾经如火如荼的红巾军已经腹背受敌,早早消亡;张士诚家资最丰,据有大半江浙;陈友谅刚刚夺权,根基未稳,势力与张士诚接壤,同时需要防备西南的叛将。

  红巾军

  至于我们的主角朱元璋,以金陵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时,北面的韩林儿、刘福通已经瓦解,西面是陈友谅,志大才疏;东面是张士诚,小富即安,后期已经被蒙元腐蚀,经济实力不错,军事实力却未必。

  陈、张占据吴楚,惟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因为驻守的元兵势力较弱而被朱元璋收入囊中。至于元朝政府,早已经风雨飘摇,不足为惧。南方势力的争夺进入了最后阶段,是时候整合所有力量与北方的蒙元政府一较高下。于是,至正二十三年,朱、陈会战于鄱阳湖,陈氏大败,朱元璋解决了统一南方最大的阻碍。

  2、为什么要夺取鄱阳湖?

  元朝,在经济上,是一个很令人可惜的朝代。在它之前,宋朝,出现了中国的商业革命,出现了创造性的纸币、市场、租赁关系、雇佣关系。在它之后,明朝发展出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元朝不能说毫无建树,但确实错失良机。相比于宋明法律和风气上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帮助,元朝却“穷极江南,富夸塞北”。

  夺取鄱阳湖,或许是多种因素组合的必然,然而其中必不能忽视元朝时江南的经济现状。鄱阳湖属江西北部,长江下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据有鄱阳湖,则能为军队减轻相当的经济压力。

  朱元璋

  鄱阳湖水域广阔,朝代更迭之际常有湖寇,这既能为部队补充兵员,又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隐患,安定当地民心。另外,在古代,鄱阳湖是北方进入江西的水道,南宽北窄,地处津要。夺取鄱阳湖显然有着战略上的必要。

  从各方势力割据的状态来看,至正二十三年前后,张士诚、陈友谅的势力已经暗通款曲,颇有联合的趋势,这对朱元璋是极为不利的。其次,鄱阳湖会战之前,陈友谅已经屡屡进犯江西,对朱氏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无论是出于防卫还是为了安定军心,朱元璋都必须对此作出回应。陈友谅是渔家的孩子,他的队伍,水军最强。所谓“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这样,朱元璋要统一南方,就要先打败陈友谅,要打败陈友谅,就要先打败他的水军。最后阶段,两者争夺的焦点在江西,共80万大军决战的战场,选在了鄱阳湖。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朝洪武年间还曾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从江南太仓到辽东的海运。在这样大规模的运输也锻炼了明朝官兵的海上实力。

  举例来说,洪武年间的那些海运参与者,尽管他们的事业不显著,但他们的牺牲和钻研,成就了郑和下西洋。到郑和一下西洋的时候,他所能倚仗的,就是国朝发展二十余年积攒的海船建造的经验、内陆官兵和江南健儿出海的经验。

  另外,明朝基本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度。水军也必定出现在卫所之中——当时许多卫设有水军所。当时参与海运的卫最多时有40个。

  郑和下西洋洪武二十九年时就曾“命中军都督府都督金事朱信、前军都督府都督金事宣信,总神策、横海、苏州、太仓等四十卫将士八万余人,由海道运粮至辽东,以给军晌”。

  当然,参与海运的并非只有水军所,除了如金吾后卫水军所和府军卫水军所一类建制之外,还有如江阴卫前所、横海卫后所、金山卫左所、高邮卫左所和鹰扬卫右所一类的普通所。

  洪武年间的海军,因为皇帝的重视,也因为现实的需要——辽东屯田,防备北元——就这样从无到有地发展出来。制度的设置和现实的磨砺迅速地增强了明朝水军的力量。

  水军不仅在卫所之中占比较多,而且分布广泛,承担着重要任务。从人员构成上看,水军内部有着元朝和其他农民起义军的残兵败将,他们拥有丰富经验。但基层军官多半由内陆人构成,也有很多最初跟随太祖起兵的子弟兵。总结

  鄱阳湖之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这一战之后,张士诚、元朝的势力,也就不足为虑了。鄱阳湖地广千里,双方参战人数达八十万之众,战船高数十丈,绵延数千里,规模空前。在战略上,鄱阳湖之战是奠定国运的一战;在战术上,鄱阳湖之战也有了意料之外的创新。至于朱元璋先生本人之后报复性地造大船以致于促进了明朝的海上实力,这又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