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和郭子仪同样是一代权臣,为何一个遭灭门一个福泽子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权臣如何保全自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重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朝廷中居要职的大臣。《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当然,越是这样的重臣越是危险,功高震主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都不乏有一些位高权重之臣,西汉的霍光和唐朝的郭子仪,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人都曾经权倾朝野、威风一时,但最终,却走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一个惨遭灭族,一个善始善终。而这样的结局,与两人性格的不同有着莫大的关系。
单论名气和功绩,霍光与郭子仪不相上下,两人作为汉、唐时期的中兴名臣,都对各自效力的朝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古代对于男子的评价往往要考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霍光在其它三个方面或许不输于郭子仪,但是,在“齐家”这一方面却几乎完败。
霍光原本是汉武帝身边的老臣,跟随汉武帝将近三十年,出则牵马奉车,入则伺候左右,为官数十年,一直小心谨慎,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晚年一直卧病在床,却仍然操心国家大事,尤其担心自己死后,皇位继承问题所引发的朝堂动荡。
自从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诬陷害、自杀身亡以后,太子之位就一直空悬,被朝中的许多势力所觊觎。尽管,汉武帝有心让小皇子刘弗陵继位,但是,皇帝年幼可能会招致的混乱局面,不得不让人担心。为此,汉武帝决定从身边选择一个有能力,且可以信赖的大臣来辅佐皇帝。
最终,汉武帝选中了霍光。
一天,汉武帝召见霍光到自己殿中,借用“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用意。虽然,霍光心中领会,但是,却不免有些受宠若惊。不久,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霍光正式接过汉武帝遗诏,成为刘弗陵(汉昭帝)的辅政大臣,同时受命的还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
在汉武帝时期,霍光已是位高权重,到了汉昭帝时候,其地位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当时所有朝中事务都交由霍光一人处理。尽管,霍光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嫉妒,但是,其凭借着从政多年的经验和在朝中建立的威望,一直没能让他人的阴谋得逞。
况且,霍光的兄长霍去病作为当代名将,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兄弟两人一文一武,相互扶持,使得霍氏家族的威望一时之间无人能比。
毫无疑问,霍光如果有心争夺帝位,汉昭帝不可能是其对手,但是,霍光却从未有过这等不臣之心,辅政十余年来,一直尽心尽力。而对于霍光的忠诚,汉昭帝也以极大地信任作为回报。霍光辅政期间,之所以能够如此安稳,与汉昭帝的信任和支持脱不开干系。
而霍光也是凭着汉昭帝的这般信任,才能多次粉碎桑弘羊、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夺权阴谋。汉昭帝与霍光两人,前者才能不凡,后者忠心耿耿,一个明君与贤臣的故事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段佳话却没能一直继续下去。在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突然病逝未央宫,年仅21岁。
原本包括霍光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霍光的权力终于要归还皇室,谁知汉昭帝却在即将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驾崩,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甚至,有人怀疑是霍氏一族不甘心权力从手中流走而谋害皇帝。对于这件事,霍氏家族的大部分人自然是欢呼雀跃,而与霍家有仇的人虽然气愤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还没等大家从汉昭帝的死亡回过神来,霍光又做了一件朝野震惊的大事——废立新上任的君主刘贺,改立刘询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
自古以来,另立新君都是一件足以震惊天下的大事,霍光此行自然也是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但是,霍光却凭借着自己和家族在朝中的势力,硬生生地平息了所有的波动。
霍光担任辅政大臣期间,一直奉行着“修养生息”的政策,尽管,汉武帝执政前期的诸多良策,使得汉朝十分富庶,但是,其后期穷兵黩武的作风,却几乎将整个国库挥霍殆尽。到了汉昭帝时期,整个汉朝虽然看上去国泰民安,但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
霍光执掌大权之后,便开始实施修养生息政策,这些政策就像一副温和的中药,缓缓调理着虚弱的大汉经济。在霍光的治理下,汉朝终于在“文景之治”后,又一次出现了兴盛局面,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然而,霍光终究是没能摆脱光宗耀祖这一宏愿的束缚,摆脱不了为将为相,子孙封侯的腐朽传统。
在他执掌大权的时候,霍氏家族便已经渗透到了汉朝官场的各个角落,所有的族亲、子弟都是朝廷要官,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几乎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但要保持这种状况,必须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霍光和霍去病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依旧,一旦这些人死去或者失势,霍家的毁灭也就指日可待。
不同于霍光的谨慎,霍家的其他人几乎都是飞扬跋扈的代名词,其中,霍光的妻子霍显尤其为最。霍显原本只是霍光夫人的陪嫁侍女,正室死后才被扶正,后来,凭借着生儿育女,在家中渐渐的有了地位。霍显为人骄奢淫逸、举止张狂,仗着霍光的地位一直胡作非为,甚至,连皇帝都不怎么放在眼里。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霍显买通御医残忍毒害了当时已有身孕的许皇后。汉宣帝得知后,虽然,忌惮霍光的势力隐忍不发,但是,却一直记恨在心。霍光的夫人已经如此,其家中奴仆更是可想而知。公元前68年,辅政二十余年的三朝元老霍光,终于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尽管,汉宣帝心中对这位严格的大臣有所不满,但是,念及对方为汉朝做出的贡献,汉宣帝还是为他举办了一场汉朝以来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和开国功臣萧何相提并论。霍光死后,其家中族人却仍然不知收敛,在朝中明目张胆地受贿卖官,对内家政不修,对外大肆敛财。
其结果就是,这样的家族终于激起了汉宣帝将之拔根而起的决心。习惯了多年来的嚣张跋扈,霍显在面对汉宣帝的轮番打压之时,非但没有任何畏惧,甚至,意图发动政变谋反。然而,霍显终究不是她的丈夫,野心有余却能力不足。之后,密谋谋反之事被汉宣帝察觉,使得霍家上下尽数被捕。
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其兄弟女儿被处死,原本身为皇后的霍成君,不仅被废去后位,还被幽禁于昭台宫。至此,霍家族灭。直到十余年后,汉宣帝为霍光做了一次轻度平反,但是,也只是恢复了其职务与姓氏,没有为其恢复名誉。
但是,反观拥有同样地位的郭子仪,在“齐家”方面就做得极好。
从武则天到唐德宗,郭子仪一生经历了七个时代,不管时代如何更替,他都能独善其身,这与他的从官之道有着莫大的关系。
郭子仪一生多次临危受命,多次拯救岌岌可危的唐朝于危难之中,在朝廷的名望和地位丝毫不亚于汉朝的霍光,但是,不同于霍光的一生显赫,郭子仪的从政生涯却是大起大落。尽管,自己功劳极大,但是,只要皇帝表现出一点对他功高盖主的担忧,郭子仪便会立刻交出权力,坦然离职。
然而,等到国家有难的时候,郭子仪又会再次出征,为朝廷效命。他的一生,可以用“任劳任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民间有一个著名的戏曲叫做《醉打金枝》,故事的主角便是郭子仪及其儿子儿媳。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是当朝驸马,郭暧的妻子就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
话说,升平公主自小娇生惯养、受尽宠爱,嫁到郭家之后仍然秉性不改。这个故事的导火索,便是郭暖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父母行礼,但是,升平公主却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郭子仪夫妻二人,故而,拒绝了这个要求。一开始,郭暖碍于公主身份,不敢当场发作。
后来,在一次喝醉酒之后,郭暖却重新对升平公主提起了这件事,指责对方的不孝无礼,结果,却遭到了升平公主的反唇相讥。之后,郭暖在一怒之下便打了升平公主一耳光,还直言道:“你最大的倚仗莫过于你那当皇帝的父亲,如果不是我的父亲不愿干皇帝这份差事,皇帝的位置又岂能轮到你的父亲?”
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但说出这种话便是犯了大忌。皇帝完全可以凭着这句话给他安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即使皇帝忌惮郭子仪的势力不敢有所行动,但是,却也难保他不会记恨在心。郭子仪为官多年,显然也能看到其中的后患,加上自己立下的许多功绩,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势,早已遭到了皇上的猜忌。
在得知自己儿子犯下这般过错之后,郭子仪立刻到皇帝面前负荆请罪,自请贬官,最终,才得以逃过一劫。
除此之外,郭家的汾阳郡王府一向都是敞开大门,任由贩夫走卒随意进出,为此,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但最终,郭子仪却对他们说道:“郭家养了五百多匹吃公家草料的马,一千多个分公家官粮的奴仆,倘若我筑起高墙,与外界断绝来往,那么,只要有人稍微煽风点火,郭家就会遭来灭族之祸。而如今我大门敞开,即使有人想要诬陷我,也没有办法找到借口。”
郭子仪正是凭借着这般过人的政治觉悟,最终,才能落得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其生前死后,都能够哀荣始终,而历史上,包括霍光在内的许多权臣大多数都是下场惨淡,真正能像郭子仪这般的却是少之又少。郭子仪能够有此善终,除了他对家中族人的约束以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他那“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