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多高?他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曹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应当知道的是,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在影视剧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真实的魏明帝曹叡,影视剧是表现不出来的。那么,历史上那个真实存在过的魏明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过人之处?他做过些什么事,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又有多高呢?
一、改号青龙,诏祀故臣
众所周知,太和六年后曹叡将年号改为了青龙元年,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根据记载,青龙元年正月,在郏县这个地方的摩陂井中发现了青龙,如此祥瑞之兆立刻就传到了宫中。二月曹叡立刻亲自来到摩陂井进行观摩(天知道他能看见什么),因此曹叡将年号改为青龙,将摩陂改名为龙陂。如此祥瑞之兆出现,皇帝当然要做一些什么,曹叡命令将民爵提升两级,鳏寡孤独今天免去租赋,与天下共享祥瑞之兆。
三月,曹叡继续要求公卿推举贤良之士各一人,小编之前也讲过在魏国类似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模型的矛盾和平衡,在此不再赘述。
五月,曹叡命令将已故的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祭祀于曹操的庙庭当中。这除了是提升曹家的政治地位,更有持续掌握各大家族的动机。
根据《魏书载诏》记载,曹叡认为,古代先王的礼节,就是将功臣用凸显的爵位表示重视,因此华夏的大功臣,都被祭祀在庙庭之中。建立魏国的功臣们全是功勋卓著的人,应该根据法理享受祭祀活动。
同月,北海王曹蕤薨逝。不久后,曹叡命令所有曹家宗室之女且不是诸侯王的女儿都被封为邑主,按照本职位的意思是地方行政长官,这显然不可能,但是拿一拿食邑总比没有好。另外,曹叡加紧了对于礼法的要求,命令各郡国内的山川如果不在祠典记录范围内不能随便建立祠堂进行礼仪活动。这一点小弟举个例子,比如说国家规定山川只可以拜五岳,那燕王在封国内就不能参拜太行山东脉并进行相关仪式,你说你想参拜华山但是封国内没有?别废话,喝你的酒吧。
二、六百多公里外的军事批复
在同年,并州北部两个鲜卑部落进行了私通,主角分别为步度根和轲比能。并州刺史毕轨发现后立刻上书皇帝,同时决定对轲比能实施军事打击,对步度根进行安抚。但是曹叡的批复却认为步度根本来是被轲比能诱惑导致叛乱,左右不定,现如今你攻打轲比能,会促使步度根和轲比能加强联合,怎么能够震慑呢?皇帝还加急告诫毕轨进攻轲比能不要越过句注塞。
虽然曹叡的批复采用了加急,但是毕轨却已经进攻到了屯阴馆地区,还命令苏尚和董弼对轲比能部队穷追不舍,犯了深入敌后的大忌讳。此时逃跑的轲比能突然命令自己的儿子率领一千多骑兵前往步度根的部落,恰好和苏尚、董弼的军队遭遇,在对方主场优势下,苏尚、董弼二位将领战败。
步度根看到了魏国败阵以后就正式加入了造反的行列,与轲比能一起对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攻击。最终曹叡派遣骁骑将军秦朗前往讨伐,两股鲜卑势力才退回了漠北地区。
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如果毕轨能够多加思考并正确处理问题,则此战不会那样令人惋惜。曹叡远在六百公里之外,就能根据历史资料和上交的军事报告判断出一系列正确情况,作为没有指挥军队经验的皇帝实属难得。
九月,安定保塞地区(部落)的匈奴大人叫“胡薄居姿职”等人也叛变,安定此时最高的军事长官可是司马懿,我控制范围下出事可不能任其发展,于是派遣了自己的潜力股胡遵讨伐,平定了这一部落的匈奴叛乱。
十月,步度根的部落大人叫“戴胡阿狼泥”在并州归降,至此秦朗完成任务才引兵班师。
看来,鲜卑匈奴叛乱在闹腾了一年以后也逐渐被平定了,魏国的强大也许并不是政权巩固和军事基础,也许是各势力的博弈,以曹叡为首,陈群主内,司马懿主外,魏国极其稳定。
另外,十二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将孙权派去策反的使节张弥、许晏斩首并送给了洛阳,曹叡非常高兴,充分肯定了公孙渊的功绩后封为大司马乐浪公。谁知就是这位将自己叔叔踹下去的公孙渊,将来造了魏国的反。
三、青龙二年之前曹叡的军事处理总结
小弟从曹叡登基前一直写到现在也就是青龙二年之前,标题提及,曹叡具有部分军事能力,小编就再从《明帝纪》中翻出曹叡与军事有关的内容。
1、曹叡刚刚登基不久,孙权率领大军进攻江夏攻势凶猛,曹叡看出孙权此次进攻试探性极强,猜到孙权并不会带过多粮草,因此主要用抚慰江夏军民,次要协调兵力威慑等方式理智退敌。
2、诸葛瑾和张霸袭击襄阳,曹叡根据两股敌军重点不同,合理分配了司马懿和曹休两个人的主要任务和军事目标。
3、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曹叡在派出曹真前曾经对诸葛亮近两年军事行动,出兵机会的把控,汉国军队粮食预估等方面进行评估,最终断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定会失败。
4、命令曹真,司马懿抓住汉国刚刚退败的机会主动反攻,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加上陈群的反对最终放弃。
5、司马懿第一次正面对阵诸葛亮,在了解司马懿上奏的局势后,正确分清局势。在大臣们认为不必出兵太多的干扰下,坚决多次增兵支援,同时支持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割麦大赛。
6、青龙元年对于步度根和轲比能两部落正确的势力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