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兵败危亡时,身为同窗兼下属的刘备为什么会袖手旁观?
你真的了解公孙瓒跟刘备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及刘备与公孙瓒,很多人可能只记得刘备早年投奔公孙瓒一事,却不知他俩曾经还是同窗。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刘备与公孙瓒一同拜九江太守卢植为师,学习兵法韬略、治政理民的本事。凭借这一时期建立的同窗之谊,刘备在官场上混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前往投靠公孙瓒。这位老同学也非常慷慨大方,不仅收留刘备,还任命他为别部司马,这一职务颇有实权和地位。
此后,公孙瓒凭借“白马义从”在幽州攻城拔寨,袁绍则席卷河北大地,两大诸侯为北方霸权展开争斗,“界桥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界桥之战”是各地诸侯争夺地盘公开化的第一次大会战,曾经混乱的东汉郡县,不再模糊不清地归属汉朝统治,而是被划分到各个诸侯的势力范围,曹操、袁绍、袁术、刘表、陶谦等诸侯都渐渐展露出逐鹿天下的势头。对于这场战争,公孙瓒倾巢而出,各路精锐马步军与袁绍摆开阵势,袁绍则以步兵与弩兵为主,交替掩杀,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经过这场战役,曾经雄霸幽州、震慑诸胡的公孙瓒,其崛起势头被阻,袁绍则继续扩大在河北的势力范围,最终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纳入治下,成为北方真正的霸主。可能有人会问,刘备参加“界桥之战”了吗?答案是没有。“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在“界桥之战”前,刘备就与田楷去了青州,而且这还是公孙瓒的安排。“瓒乃自署其将帅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根据公孙瓒的委任,田楷、单经俱为一州刺史,老同学刘备只是区区平原令,而且是因功才升为平原相的。可见对于刘备,公孙瓒其实比较提防,所以在外派时只给一个小官,严格限制他的权力。当然,这其中也有公孙瓒自己的打算,他派遣刘备等人去青州是为了防止曹操发兵帮助袁绍,同时他也想趁机占领青州。他知道,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辈,手中兵马自成体系,公孙瓒自然不会给他掌握青州之地的名义,这就是用其才却遏其欲。不过又有一个新的问题,虽然“界桥之战”刘备没有参加,但是在公孙瓒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为何不与田楷等人前往救援呢?
在子渊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刘备等人的任务就是拿下青州,目标完成后才能进而威胁袁绍;其次,“界桥之战”的持续时间非常短,以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恐怕求援消息还没有传到,战争已经结束了。更重要的是,“界桥之战”只是一场决定河北归属的第一战,双方投入兵力没有多少,损失自然不大。次年,公孙瓒就发动了“龙凑之战”以及三万人参与的“巨马水之战”等。但是,袁绍在士族中的地位远远不是公孙瓒可比的——他赢得“界桥之战”后,河北士族增相归附。随着时间推移,公孙瓒南下之路将会被袁绍堵死。为此,急于寻找出路的公孙瓒杀害了声望极高的刘虞,此举不仅使他失去了幽州民心,袁绍也可以名正言顺出兵讨伐。最终,袁绍借刘虞之子刘和的旗号,联合乌桓及刘虞旧部围攻公孙瓒,将之消灭。
在此期间,刘备依然是公孙瓒名义上的部下,那么他为何依然没有支援老同学呢?其中还是有两点原因。其一,刘备在不久之后就投靠了陶谦。《三国志》记载,“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当时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攻打徐州,陶谦自知不敌,急忙派遣使者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就和刘备一起前往救援。刚到徐州,陶谦就将四千丹杨精兵交给刘备,刘备于是顺势投靠陶谦。
其二,公孙瓒谋害刘虞,已成众矢之的。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公孙瓒纵兵害民、压榨百姓,幽州牧刘虞劝阻,公孙瓒反而变本加厉地掠夺百姓,于是刘虞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可惜刘虞兵将久疏战阵、畏首畏尾,被公孙瓒击败。刘虞与部下逃往居庸县,公孙瓒率军追赶,城破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公孙瓒以刘虞与袁绍谋取称帝的理由将刘虞一家全部杀害,此举导致公孙瓒民心大失,天下士人无不唾弃。想必此时的刘备,也对公孙瓒的暴行非常不满,于是决定与公孙瓒分道扬镳,因此自然也就没了援救公孙瓒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