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赵武灵王究竟有多强?年仅15岁就击退了五国军队

  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任君主,先秦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在位时期,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军事变革,对内加强了王权,赵军战斗力猛增;对外消灭中山国,击溃林胡、楼烦二族,占据大片领土,使赵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

  《史记》有记载,“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秦国的崛起得益于秦孝公坚持的商鞅变法,但是有史学家认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并非秦孝公,而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一个传奇人物,刚继位时,这个论题就得到了验证。

  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肃侯去世,赵国的重担就落在年轻的赵武灵王身上,此时他年仅15岁。

  赵肃侯在世时,赵国国力逐渐强大,取代衰弱的魏国扛起三晋向外扩张的旗帜。

  当他去世后,魏、楚、秦、燕、齐五国以吊丧的名义纷纷派使者赶赴赵国,最关键的是,每个人身后都跟着几万军队。

  《史记》有记载,“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

  很显然,五国使者来者不善,它们看到赵国新老交替,正是最虚弱的时候,准备乘机侵吞赵国领土。

  对于一个刚刚即位,而且年仅15岁的新君赵武灵王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果处置不当,轻则弃城丢土,重则家毁国灭。在这场危机中,赵武灵王临危不乱,轻松化解了五国军队的威胁,初次体现了他的能力。

  赵武灵王是如何做到的?主要分为四步。

  首先,赵武灵王下令全国处于戒严状态,这是为了限制五国间谍在赵国搞破坏。

  特别是赵国的四大重镇,代郡、太原郡、上党郡、邯郸实行军管,并且储备人力物力,准备随时战斗。

  其次,赵武灵王派出使者携带重金出使韩国和宋国,使赵、韩、宋三国结盟,从地理上看,三国成品字形结构。

  如此一来,魏、楚、秦、齐四国处于多方受敌的被动局面,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再次,赵武灵王派出使者贿赂越王、楼烦王和中山王,让他们的军队分别在楚国和燕国的后方搞破坏。

  虽然不会有多大的威胁,但是会牵制楚国和燕国的精力,让他们没办法全力以赴地攻打赵国。

  最后,赵武灵王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痛斥他们趁人之危,有失信于天下人。

  随后严正声明,允许各国使者进入邯郸吊丧,但是五国军队一律不准进入赵国境内。

  看着赵国四处都是兵士,人人都拿着刀枪,五国使者知道捡不到什么便宜。

  何况五国联军是利益驱使,它们并非铁板一块,相互之间也有恩怨。

  于是都打消了偷袭赵国的念头,纷纷退兵回国,少年君主经受这次考验后一举成名。

  不仅如此,三年后的“五国相王”更体现了赵武灵王的政治头脑。

  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亲政的第三年,这时的天下并非魏国独霸,而是秦、楚、齐三强鼎立。

  为了抵御三强的威胁,赵、魏、韩、燕、中山五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相互称王。

  其他四国都已称王,唯独年轻的赵武灵王以“君”自称,原因是赵国实力还达不到称王的标准。

  《史记》有记载,“五国相王,赵独否。”

  让人遗憾的是,中年的赵武灵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竟然退位自称“主父”,结果被活活饿死。

  否则再多活二十年,以赵国当时的战斗力,秦国必然受到严重威胁,历史又将会是另外一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