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严嵩究竟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还是一心辅佐朝政的良臣?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皇帝草莽起家,治国严苛,皇权威重,从洪武朝起到宣宗一朝,都是马上天子,杀伐决断,虽有内阁却无权臣,皇权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随着宣宗早逝,幼子临朝,后又有土木堡之变,夺门政变,兄弟相残宗室凋零,似乎明代皇帝的威严也在慢慢地消磨,不再那么不可触碰。直至到了正德一朝,有了权相严嵩。正德皇帝在很多野史中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务正业的想象,在位十几年也不正经地临朝理政,和大权独揽的那些先祖们相比,简直就是不肖子孙。臣子们见得最多的听得最多的,就是丞相严嵩。他们见不到皇帝,政令多是严相所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严嵩真像戏曲中刻画的那般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吗?还是辅朝有功的忠臣良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评严嵩。

  一、“无他才略”?满腹经纶,一手妙书传至今

  《明史》中说严嵩“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但是能做到相辅之位,严嵩绝对不是不学无术的草包,相反他一身才华,书法出众。严嵩少时就有才名,声律作对。发奋读书,科举时一次就考中了进士,是二甲第二名,被选入了翰林院。

  二、抨击时事,敢于直言,一夫一妻品节高

  严嵩一直以来在戏曲中,还是在后来的电视剧里,给我们的形象都是老谋深算,狠辣诡谲,一肚子的算计谋略。但是要知道,严嵩在成为首辅之前,也是走了长长的一段为官之路的。他是翰林院出身,算得清贵,但也就是这份书生意气,让他在为官之初,直言上谏,对朝政多持批评之论。世宗皇帝想要修宫殿,要从湖南运一些好的楠木,他上表阻止,说太过劳民伤财。这与大家心目中的那个严嵩完全是两个人,因此他前期的仕途并不顺利,还归园田居了好长时间。到了世宗后期才复官,官职并不高。

  而在婚姻中严嵩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他终其一生,位极人臣,却只有欧阳氏一位妻子,一个妾室都没有。而且夫妻感情很好,从一而终,就是拿到现在来说也是值得世人称赞的。

  三、观念改变,勤谨侍君,官运从此亨通

  在世宗一朝敢于直言进谏的严嵩,到了嘉靖一朝,个人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是看到别人都平步青云,而他始终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开始认为“禄不逮养,学未有成”,他开始重视功名利禄,开始在意皇帝的喜好,开始顺着皇帝说话。而这种改变很直观的带来的就是严嵩官位的升迁,他在嘉靖七年被升为礼部右侍郎,步入上层官僚的行列。

  而严嵩的聪明之处并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比如说有一次他被派往湖北监立显陵碑石。回朝复命时,他上了两道奏折,一道详细描述了河南灾区的情况,把百姓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的惨状都说得很详尽;而另一道折子则说了不少湖北立碑时出现的祥瑞之兆,提出撰文立石以记之。一方面显示他并没有空食俸禄,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又说了一些皇帝喜欢听的吉祥话,不可谓是不周全。这一次外差,让他很得皇帝赏识,几年后他很快就任户部、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极得皇帝青睐。在扳倒政敌夏言、仇鸾后,俨然第一人臣,无人可比。

  四、排除异己,大权独揽,皇帝手中的矛与盾

  费尽半生,爬到如此高位,严嵩早已不是那个耿直青年。为了保住权力,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罢官的、流放的、甚至直接处死。可以说,严嵩的权势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个阁臣。他在朝中如此的党同伐异,皇帝真的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但是严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对世宗心理的揣度极其精准。对于世宗的个人生活他只有顺从从无违逆,而在朝政上世宗的一点心思他就能施行下去。比如说在处理北边的民族关系上,明朝前期都是大肆征战,兵至斡难河。但是土木堡之战后,又都是束手束脚。世宗也不愿打仗,因此严嵩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主和派。但是在东南沿海的兵事处理上他却是态度积极,主张严防死打。

  可以说严嵩真的是赢在了君臣默契,他既会逢迎圣意,还会杀人用人。他是皇帝手中最好用的矛与盾,既可以帮皇帝处理不听话的臣子,也能为皇帝挡下天下人的职责。

  身为大明朝二十年的首辅,严嵩绝对不是一个好人,清除异己陷害忠良的事情他没少做,纵容严世藩不可一世也是他的为父不严。但是他绝对不是明史上说的那种只知个人享乐鱼肉百姓不学无术的人。明朝那时的财政岌岌可危,他算得上是一人独撑大局,而且也推动了互市发展,主张平定倭寇稳定东南沿海。他眼光独到,对大局的掌控很到位,他启用的胡宗宪可以说是明朝中晚期最有能力的文臣督抚。甚至有人说,如果天启、崇祯朝的首辅有严嵩这种能力,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得那么快了。

  只能说一个历史风云人物都是多面性的,不能但从某一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而严嵩的忠与奸还是留与更多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