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赵括纸上谈兵长平打败!如果换成廉颇结局会怎么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败的原因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赵两国都堪称战国时期的超级军事强国,长平之战也是两国最大规模、最为精彩的战役,秦军主帅白起亲率百万大军攻赵,而赵国也集中了四十余万主力军自卫,最令人期待的还是战神白起和名将廉颇之间的强者对决,但很可惜,两大战神精彩的决战尚未开始,赵王就把廉颇换下了阵,让赵括接替廉颇掌兵。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由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轻易冒进,导致了赵国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将白起疯狂的屠戮,从此赵国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我们不禁会扼腕叹息,赵王因用人不当而招致大败,那么如果是廉颇跟白起对战,赵国还会有长平大败吗?

  我认为还是会的,并不是说廉颇的本事小于白起,而是廉颇一人逆转不了秦强赵弱的格局,更改变不了时代兼并统一的历史趋势,但是却可以通过长平之战的消磨,大大延缓这一历史进程,让赵国灭亡的更晚些。

  为了打垮赵国,秦国不惜出动百万大军,秦军目的就是想与赵国决战速战,消耗尽赵国的有生力量。而廉颇看透了秦军的意图,所以以守为主,避免主力决战,令秦军大兵团人多的优势削弱,赵军采取坚壁清野,凭借地利而节节抗击,迟缓秦军的进兵速度,令秦国后勤补给困难,然后不战自退。

  现在来看,明显廉颇的军事策略更有利于赵国,起初赵王也是比较支持的,短时间防守可以等,这一策略防守到了第三年,赵王等不及了,因为仅仅防守是赢不了的,反而还丢掉了部分国土,消耗了大量的粮草(赵国的国力也逐渐不支)赵王认为防守策略是廉颇为怯战找的借口,再加上秦国的反间计,就令廉颇失去了赵王的信任,直到后来被拿掉了主帅的位置。

  而到了赵括指挥时期,一改赵军往日固守的策略,采取了集中力量主动出击,妄想一劳永逸的击退秦军。白起将计就计把赵军引入了伏击地,然后分割赵军的前军与后军,再扼制赵军粮道,赵军四十万大军不战自溃,主将赵括也被射杀,长平之战后期打的确实窝囊。

  如果廉颇用兵,断然不会如此冒进,而是会分兵拉长秦军的战线,然后突袭后勤部队,赵国四十万大军节节抗击,没有个三年五载,秦军很难全部歼灭,恰恰是赵国长平之战的大败,令秦国的扩张欲望更加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