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常茂有多厉害?一生有何战绩

  对常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367年,朱元璋顺利灭掉了张士诚,开始准备北伐元朝。朱元璋在给众位将领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曾这样评价常遇春:

  “当百万之众,勇敢登先,摧锋陷阵,所向披靡,无如副将军遇春!”

  当时朱元璋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携手北伐蒙古。朱元璋认为常遇春乃当世虎将,无人能敌。果不出朱元璋所料,由徐达压阵,常遇春一路冲锋,山东、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第二年九月,常遇春来到通州,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连夜北逃,常遇春攻下了北京城。然而,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常遇春从此没有再回到南京。第二年,徐达、常遇顺利攻下山西后,在大军凯旋路过河北柳河川时,常遇春突发急病而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常遇春去世时,年仅40岁,他25岁投奔朱元璋,前后为朱元璋拼杀了15年,几乎没有败绩。常遇春去世后,他留下三子一女,其中,长子常茂年仅14岁,和冯胜之女有婚约,常遇春在去世前,特意留下书信,将常茂托付给冯胜,让冯胜提自己管教儿子。

  次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常茂因父亲之功,被封为郑国公,而常茂的准岳父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明朝开国六公爵,他们一家占了两个,也是当时的一段佳话。洪武四年,常遇春三年丧期已满,常茂正式迎娶冯胜之女冯氏。同年,朱元璋将常遇春唯一的女儿指配给了太子朱标,常茂一门,可谓荣光无限。

  在《大明英烈传》中,把常茂说成明朝第一猛将,足智多谋,帮朱元璋完成大一统,被称为“茂太爷”。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常茂才13岁。第一是因为明朝名将如云,不缺乏人才;第二是因为常茂毕竟年幼,还不到上战场的时候。因此,在此后平定两广、川蜀、云贵、陕甘的战争中,常茂也没有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他虽然拥有公爵的爵位,但实际上并无太大战功。

  直到洪武二十年,常茂终于被派上战场,朱元璋派冯胜北伐蒙古,傅友德、蓝玉为副将、郭英、王弼、常茂为参将。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常茂以为,这次跟着岳父冯胜一同北伐,肯定能得到不少立功的机会。结果却让常茂非常失望,冯胜打仗勇猛,但为人刻薄,多次当众拿女婿常茂开刷。常茂每发表一次建议,冯胜总说常茂太年轻,没上过战场,不要口出狂言等,常茂每次都被岳父训得面红耳赤。《明史纪事本末》云:

  茂,胜之婿也。胜每于众中卑折之,茂不能堪,出不逊语,胜衔之。

  当年六月,冯胜带领众将出金山,和蒙古将领纳哈出遭遇,冯胜连续打了几场胜仗,更加骄奢,多次当众贬低常茂。纳哈出是名门出身,他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的木华黎。冯胜明白,如果能够招降纳哈出,那将是大功一件。于是,冯胜派元朝旧臣观童去纳哈出阵中劝降,纳哈出考虑了一天时间,最终决定,亲自来带人来谈投降的事情。

  听闻纳哈出要投降,冯胜喜出望外,冯胜派副将蓝玉、女婿常茂率先头部队迎接纳哈出。双方见面,分外热情。在草原的军帐中,蓝玉设宴款待纳哈出。在酒宴上,纳哈出回头和部下说了一句话,因为蓝玉、常茂等人都不懂蒙语,不知道纳哈出说的是什么。这时,常茂身后有一位姓赵的指挥使,略懂蒙语,他悄悄对常茂说:“纳哈出是诈降,他只是来观看明朝军队的虚实,一会纳哈出就会逃跑。”常茂一听,那还得了,立即起身,也不向蓝玉汇报,拔刀就砍纳哈出,纳哈出手臂流血,惊慌失措,夺门而出,带上手下骑马奔逃。

  冯胜满心期盼的招降计划,最后的结局算是:常茂砍了敌人一刀,纳哈出却消失了,蒙古将领听闻此事,都不敢相信明朝招降的诚意。出了这样的事情,就得有人负责。若冯胜是个有担当的主帅,他必定会查明真相,看看细问纳哈出所说的那句蒙语,到底是不是诈降之意。并且,身为岳父,冯胜应该在朱元璋面前维护常茂,这样做才最符合人之常情。但冯胜没有,冯胜在给朱元璋的奏折中,一口咬定,常茂听错了敌人的话,造成招降失败。常茂觉得自己冤屈,写奏折为自己辩驳,并且把冯胜在军中如何刻薄自己、如何骄傲自大的现状都一一向朱元璋言明。

  翁婿二人,在朱元璋面前互相抖露对方的黑料,朱元璋实在看不下去,各打五十大板,免去冯胜大将军的职务,让蓝玉代替。常茂的结局更加悲惨:被朱元璋贬到广西龙州,四年后死在了龙州。终常茂一生,都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