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为何不喜欢刘启,窦太后为什么对小儿子如此偏爱
你真的了解窦太后和刘启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起窦太后,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她是那个不喜欢孙子刘彻的眼盲太后。其实窦太后窦漪房,更不喜欢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刘启。窦太后和汉文帝刘恒所生的儿子共有两位: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刘启执政期间虽然尊生母为太后(窦漪房),但窦太后却更偏爱小儿子刘武一些。
窦太后从刘邦执政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执政时期,都生活在宫中。刘启和刘彻执政时期,窦太后所掌握的权力更是达到了顶点,但窦太后却偏偏很反感长子刘启,偏爱小儿子刘武。
刘启作为长子,自幼被刘恒喜爱,随之刘启很早就被确立了储君的身份。但窦太后却对丈夫刘恒立刘启为太子一事很不满意。窦太后始终认为,处事果断的刘武,比性格温和的刘启强上不少。西汉七王之乱,正是刘武配合大将军周亚夫,帮助刘启化解掉了此次危机。
七王之乱后,窦太后更是明目张胆的逼迫刘启,许诺兄终弟及。正是在窦太后的一再纵容下,骄狂的刘武才会以下犯上,最终被刘启所剿灭。
每位母亲都会偏疼小儿子一些,这是因为长子多会有自己的主见,会时常忤逆母亲的心意,而小儿子都很会讨母亲的欢心。这便是窦太后反感长子刘启,偏爱小儿子刘武的原因。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窦太后更希望皇位由年龄更小的刘武来继承。多年媳妇熬成婆,好不容易成为太后的窦漪房,是更希望由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来长久掌权的。要知道刘武可是比刘启年轻三十六岁,刘武成为皇帝从时间上而言,对外戚窦家的长盛不衰也是更为有利的。
窦太后和吕雉不同,虽然二人同样热衷于权力,但窦太后却并不像吕雉那样跋扈的弄权。窦太后希望小儿子刘武能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以此来保障窦家的长盛不衰。殊不知,窦太后的一番作为却激怒了长子刘启。
刘启虽然性格温和,但毕竟是执掌大汉权柄的皇帝。刘武虽然是自己一母所生的弟弟,但再任由窦太后干涉朝政下去,刘武必将给大汉江山带来动荡。汉朝推崇儒学,推崇仁孝治国,面对强势的窦太后,刘启毫无办法。但刘启可以釜底抽薪,提前解决掉动荡的根源:亲弟刘武。随之刘启便开始放任骄纵的刘武,最终骄纵的刘武被刘启剿灭。
刘武死后,刘启终于不用再担心,母亲窦太后继续干涉朝政了。不曾想,解决掉刘武不久后刘启也病逝,这时窦太后再度看到了窦家掌权的希望。
窦太后之所以不喜欢刘彻还是因为刘启的关系,另外孙子掌权,可不如儿子掌权来得顺心。刘彻成为皇帝后,掌权的外戚就变成了两家:窦家和刘彻生母王出身的王家。这样的一幕是窦太后不愿意见到的。
不想刘彻的生母王太会做人,她先是向长公主刘嫖许诺。儿子登基后会立刘嫖的女儿为后。其次刘彻成为皇帝后,窦太后依然可以干涉朝政。
窦太后做梦也不会想到,刘彻志向远大。他登基后,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杜绝外戚干政。卧薪尝胆后,大肆清除窦氏外戚的刘彻,终于让窦太后,成为一名无权无势的老人。解决完内部问题以后,刘彻又苦心经营,提升大汉军力,最终刘彻一举解决了对于汉朝来说最强外患的威胁。
虽然窦太后偏爱小儿子刘武,她希望小儿子刘武能当皇帝。但客观来讲,窦太后的揽权是要比吕雉有度量,窦太后揽权只是为了能让外戚窦家继续长盛不衰下去,她不像吕雉那样跋扈的干涉朝政。在皇位从刘启过渡到刘彻手上期间,窦太后的揽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给西汉带去了稳定的。
西汉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在窦太后的揽权下得到了均衡的发展。官僚门阀世家也随着七国之乱以及窦太后的揽权而有所调整。
刘武一个人的牺牲,更是为西汉解除了一大隐患:诸侯王势力被大幅度削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窦太后纵容小儿子争权,让西汉陷入了小范围的内斗中,避免了对外的穷兵黩武,随之韬光养晦的西汉迎来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给西汉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随之后来的刘彻,才有资本穷兵黩武,对外大肆用兵。相比起吕雉,窦太后无疑是一位目光短浅的妇人,但正是因为她的目光短浅,才让刘彻有了成为雄主的资本。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