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吕不韦自尽后,历史上嬴政是否真的发兵攻打过赵国?

  吕不韦自尽,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是否符合历史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有不少同学反映,《大秦赋》前半部分节奏有些拖沓。到了63集,尤其是吕不韦饮鸩自杀后,能明显感觉到主线剧情加快。

  比如《大秦赋》第65集,嬴政听闻吕不韦服药自尽后,暴跳如雷,随即决定攻打赵国。

  由于秦国仓促备战,赵悼襄王准备充分。此役,秦国上将军桓齮自杀,且白白损失10万大军。

  而《大秦赋》编剧,之所以会设计出这样一个桥段,无非还是想烘托出吕不韦和嬴政的感情深厚。

  当嬴政听闻吕不韦去世之后,才会显得怒不可遏,一时丧失理智,导致秦国被赵国击溃。

  那从真实历史来看,吕不韦自尽后,嬴政是否真的发兵攻打过赵国?《大秦赋》这一桥段是否符合真实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大秦赋》中吕不韦为何会自尽?

  按照电视剧的说法,吕不韦出任秦国丞相十余年,随着嬴政羽翼丰满,这二人政见不合,以至于吕不韦最终被罢官。

  此时,赵国春平君经过韩非子指点,许以重金招揽吕不韦。

  对于赵国而言,吕不韦在秦国身居要职,恰好他与嬴政发生间隙。若将吕不韦挖角到赵国,必定会给秦国一重创。

  让春平君失望的是,他派遣的使者不仅没能见到本人,反而被吕不韦的手下暴打一顿。

  嬴政听闻赵国招揽吕不韦,虽从未怀疑过吕不韦,但他还是派遣李斯去斥责吕不韦,并让吕不韦离开洛阳,前往巴蜀居住。

  吕不韦明白嬴政的心意,带着一家老小准备离开洛阳。可韩非子和春平君,在此时公开发布了一则谴责秦王嬴政的檄文。

  这则檄文,堂而皇之的打着营救文信侯吕不韦的旗号。

  果不其然,这条毒计让吕不韦和嬴政左右为难。最终吕不韦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背叛秦国,让嬴政继续为难。

  嬴政知道吕不韦自杀,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围,内心十分恼怒。下令桓齮领兵10万攻打赵国,为吕不韦报仇雪恨。

  以上就是《大秦赋》中,吕不韦自杀后,嬴政攻打赵国的原委。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吕不韦的确是饮下毒酒自尽。

  但在吕不韦死后,秦王嬴政下令,吕不韦的友人不得前来吊唁,如果有人私下祭拜吕不韦,还将被驱逐出境,甚至削除爵位,迁离旧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由此可见,吕不韦饮鸩自尽后,嬴政非但没有难过,甚至不允许有人吊唁吕不韦,更莫论嬴政会为吕不韦发兵攻打赵国了。

  说到这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为何嬴政和吕不韦会有如此大的隔阂?

  其实,若没有吕不韦从中帮助,嬴政包括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都无法成为秦王。

  嬴子楚于赵国邯郸担任质子期间,吕不韦就慧眼识珠,认为他“奇货可居”。

  在吕不韦帮助下,嬴子楚得到华阳夫人的宠爱。回到秦国后,接替秦孝文王,成为秦庄襄王。

  嬴政乃秦庄襄王的儿子,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任秦王,吕不韦是嬴政父子二人命中的贵人,这点也是毋庸置疑。

  可吕不韦之所以会帮助嬴子楚,也是有其私心。赢子楚成为秦王后,吕不韦在秦国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嬴政即位时,吕不韦更是独揽朝政,位高权重。他与长信侯嫪毐,也渐渐成为嬴政执政路上的绊脚石。

  虽说吕不韦只想要权要钱,可是嬴政这种胸怀大志,且身怀统一六国的君王,是绝不允许吕不韦和嫪毐继续执掌朝政。

  再加上吕不韦牵连进嫪毐祸乱宫闱的事件里,所以嬴政与吕不韦早已结下嫌隙。

  《史记》记载,公元前237年,嬴政写信给吕不韦,信中所说,吕不韦对秦国没有任何功劳,而他却在洛阳食邑10万户。

  更何况吕不韦乃卫国人,他和嬴政包括嬴子楚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有什么脸面敢自称“仲父”?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封信件就是嬴政给吕不韦下达的逐客令,吕不韦也清楚,嬴政对自己说出这样严厉的话,想必自己也是大限已到。

  为了保全家族老小,吕不韦这才饮鸩自尽。

  因此,从史书来看,吕不韦和嬴政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嬴政要想掌权,就必须要清除诸如吕不韦、嫪毐这样的势力集团。

  何况,嬴政连亲生母亲赵姬都不放在眼里,莫论毫无血缘关系的吕不韦了。

  再来分析下,真实历史中,是否出现赵国暗中招揽吕不韦的情况。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吕不韦并不是像苏秦、张仪、李斯那样,声名在外的文士、谏客。

  吕不韦未发迹之前,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商人,因为嬴子楚的关系,才能身居要位。

  反观赵国文有蔺相如、毛遂,武将也有廉颇、李牧,国力非同小可。

  吕不韦虽在秦国身居丞相一职多年,可对于赵国而言,他并非宗室之后。其次,他离开秦国后,也就没什么影响力了。

  那吕不韦即使背弃秦国投降赵国,也不会给嬴政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而且同学们想想,吕不韦在秦国已经扎根多年,他就算想离开秦国,前往其他国家,也必定牵一发动全身。

  倘若吕不韦想出逃秦国,嬴政必定会第一时间将其扼杀。到那时,吕不韦及其家族可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此外,史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

  公元前239年,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率军攻打赵国。不知怎么回事,成蟜突然率众投降赵国,赵悼襄王将尘封于“饶地”。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此后,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31年,这5年时间,秦国不断出兵攻打赵国魏国。

  但是这些战争并没有伤及根本,嬴政还在积蓄力量,不断蚕食赵国和魏国领土。

  等到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彻底灭亡赵国,其他诸侯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当然,秦国讨伐其他六国时,也吃到过败仗。

  比如,公元前229年,秦将桓齮与王翦进攻赵国时,桓齮战败,被赵国大将李牧击杀(一说逃回秦国)。

  《战国策·赵策四》:“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

  可彼时的秦国早已树大根深,一次的战争失败并不会伤其根本,相反只会激励秦人的好战血性。

  同一年,王翦就率兵攻克赵国都城邯郸,这也能看出嬴政早已成竹在胸,他不会为了某个人而自乱阵脚。

  《资治通鉴·卷六》: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所以说,《大秦赋》安排的这一桥段,其实并不符合真实历史。秦王嬴政之所以后来攻打赵国,乃是时机已到,历史发展趋势所致,和吕不韦饮鸩自尽无关。

  虽然安排这种剧情,能让观众了解到吕不韦和嬴政之间的深厚感情,但也违背了历史的真相。

  而同学们只要记住一点,吕不韦和嬴政这二人处于对立面,吕不韦一日不死,嬴政便一日寝食难安。

  只有吕不韦离开人世,嬴政才能顺利瓦解他培养的权力集团,从而做到真正君临天下,统一六国。

  若是嬴政只顾儿女私情,或者像《大秦赋》中说的那样,为了冬儿和吕不韦这些人便失去理智。那这样的秦王嬴政,何来问鼎中原?

  当然,影视剧大多都有所改动,我们图个乐呵就行,但万不要将影视剧当作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