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解密:汉武帝刘彻为何非要杀郭解这个游侠儿?
中国历史上的“黑社会”或者准确地讲是地下社会在史料中几乎是一个空白,中国的私人修史到司马迁达到高峰也由《史记》而戛然而止,之后的正史全部是官修史。正因为如此,只有《史记》中以一篇《游侠列传》对江湖豪侠(实际就是准黑帮老大)做了记载,之后的官修史中关于地下社会的信息只能零散见于历朝能臣剿匪平寇功绩中对于“匪情”的描述。
这也可以理解,对于目的在于“尊正朔、明兴替”的正史来说,只有黄巢这类撼动王朝的“巨寇”才值得作为反面教材记述。不过也应该看到,很多动摇了王朝根基的造反最初都来自于秘密结社,象黄巾军、方腊、红巾军、太平天国,因此秘密结社一直是历朝历代明令禁止并列为重罪的。
不过在对待秘密结社形成的地下社会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还是有一个规律性的原则的:对于只是为求财而形成的地方恶势力通常并不予制度性制裁,至少它不在朝廷一级考虑的范畴内,对于它的偶发性惩治是作为某些“清官”与“能吏”事迹中的素材存在的,更具有戏剧性(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剧目中有很多这种题材)。而一旦这种地下社会组织出现了政治诉求和政治纲领,其核心人物出现了“领袖情结”并开始进行泛政治活动,那么它便进入了朝廷重视和打击的范畴,因为这里面就会孕育“巨寇”,像清朝终其一朝都在和这种地下社会之间上演绞杀和反绞杀,如“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哥老会”等。
对照上面的原则,汉武帝杀并无什么政治抱负的“黑老大”郭解就有点令人摸不清头脑了。这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是郭解太江湖习气、太不了解政治了。
郭解郭大侠是难得入史的豪强之一,《史记·游侠列传》几乎一半的篇幅都在写他。
郭解,轵(今河南济源)人,换今天的话来说,他从小便是蛊惑仔一枚,斗殴杀人、替人出头甚至偷坟掘墓无所不为,不过运气好从未落入法网。成年后便显出“大哥”风度,折节为俭、以德报怨,以“任侠”享大名,很是干了些“义薄云天”之事,比如:其外甥仗着他的势力喝酒时喜欢不管他人死活地灌酒,一次终于在酒席上把人灌急了一刀将其杀了,郭解找到此人并问明原委后认为自己外甥该杀于是放此人走路自行把外甥收葬了事。
可想而知,这类事情的存在必然让他成为天下闻名的豪侠,以至于“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室而养之”,这无疑就已经形成一个地下社会组织了。大概正是在这个时候,还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马夫的卫青与郭解认识了,并有所交情。卫青发达后,显然也没忘记这位义薄云天的老朋友。汉武帝徙山东豪富于茂陵时,郭解找到了已身为大将军、皇帝的小舅子兼姐夫的卫青,请求说情,不要让自己迁徙。卫青遂上言“郭解家贫不中徙”,希望从汉武帝让人所拟的豪强黑名单中将郭解的名字拿掉。
一般来说,皇帝这个面子会卖的,可惜遇到的皇帝是豪强且刚愎多疑的汉武帝,他毫无情面地驳斥了卫青的理由,说:“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一个老百姓能够请国家的大将军为他说情,他家不富有才怪。本来皇帝可能还不会注意郭解,他或许还可以浑水摸鱼,逃避被迁徙的命运。但这下皇帝都注意他了,郭解全家这下想不迁徙也不行了。
不过,豪侠就是豪侠,到哪里都吃得开,迁徙关中后不久即与当地豪强打成一片,“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但闻其名争与交欢”。而后,郭解的亲信接连杀了参与徙解他们的杨氏父子及家人以及当众诋毁郭解的儒生,因没有证据证明是郭解指使,办案的官员主张郭解无罪。显然,郭解已打通一定级别的官员。但郭解碰到了硬骨头,御史中丞公孙弘提出“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全家。
从上面史料可以看出:郭解生平是十足的黑帮老大风范,如果他只是在老家发展小弟是不会有什么大事的。但当卫将军出面为其说话后形势就变了,汉武帝刘彻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卫青执掌禁军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一个京城卫戍司令和一个传统上不大臣服朝廷的地区的黑社会老大搞在一起是多么严重的事态,因此郭解必须入关置于朝廷监控之下,但此时武帝还是给了郭解一条生路的。而郭解竟还愚蠢地在汉武帝眼皮底下发展自己的黑社会组织,这就是绝对的是取死之道了,当两起杀人案暴露后,郭解虽然在司法上把自己择地很干净,但公孙弘犀利地指出了他的危害——一个已经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除掉敌人,而且还有公务人员为其说话,这样一个黑帮头目存在于帝阙之下,那还了得?
因此,除掉郭解实际是汉武帝导演、公孙弘执行的一次专项“打黑”,原因就在于郭解的势力已经渗入了政治领域,已不是普通的江湖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