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治国理政有怎样的特点?他为什么能在位那么久?
说到刘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只能说刘禅的存在感实在太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刘禅是三国中在位最久的皇帝,足足有40年。所以以后也不要在说什么蜀汉没了诸葛亮就不行了,实际上由刘禅掌权的蜀汉也并没有衰落到哪,难道世人真的误会刘禅了么?虽然刘禅的才能不如曹丕等人,但刘禅继承了刘备的仁义之心,不管对谁都能亲力亲为,推心置腹,所以也没谁会把刘禅给赶下台。如果刘禅真不行,而蜀汉又正处存亡之际,肯定会有更出众的人替代刘禅。
公元223年,刘备愤于关羽之败,兴兵为关羽报仇,却不料在夷陵为东吴陆逊所败,四万人马折损大半。次年4月,忧愤交加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临终,将刘禅托嘱给丞相诸葛亮、翊军将军赵云,并嘱其“以相父事诸葛亮”,从此,蜀汉开启了后主刘禅时代。
刘备去世后,在处理与诸葛亮的关系方面,刘禅做得非常好。刘禅深知,就治理国家而言,诸葛亮远胜于己,于是,他采取道家的清正无为思想,放手让诸葛亮治理蜀国。《三国志·后主传》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放权让诸葛亮处理军国大事。刘禅当政之际,诸葛亮虽全权处理军国大事,但每逢诸如兴兵伐魏这样的大事,他都要上奏折给后主刘禅的,尽管刘禅心中有保留意见,但从不伤诸葛亮的情面,皆准奏支持。可见,刘禅处理与诸葛亮的关系,是很尊崇其父“以相父事之”的教诲的,这也说明刘禅的情商不同一般,明达事理。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礼敬有加,对其他的朝廷官员亦能以礼相待,因而获得了好口碑,在从善纳谏方面,刘禅也显示出开明之胸襟。大臣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董允为人耿直,常匡正后主的一些失当行为,如后主欲从民间征集一些美女,以充实后宫,董允忠言相劝,“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易增益”,刘禅“益严惮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针对后主刘禅喜欢声乐,耽于游玩,谯周上疏规劝,刘禅亦欣然从之。
诸葛亮去世后,开启了刘禅亲理朝政的时代,他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出师表》的政见来安排人事的。更难得的是,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取消了空耗国力、以弱伐强的北伐,将国家的工作中心由对外战争转变为治理内政、发展经济上来,与民休养生息,采取较平和的治国方略,这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史载,在刘禅执政时期,蜀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
刘禅亲政后,与年年征伐、国力极大消耗的诸葛亮主政期相比,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国库也充实起来。据《三国志·后主传》载:蜀亡之时,国库至少尚存“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绣彩捐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这种局面是与以刘禅为首的蜀汉君臣几十年励精图治分不开的。
当然,刘禅与历史上许多帝王一样,到了执政的晚期,出现了怠政现象,犯了许多帝王常犯的错误。诸葛亮在时,刘禅有很强的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就会如履薄冰,慎言谨行,就是蒋琬、费袆在时,刘禅仍有一定的敬畏心,因而还不敢乱来。等到有声望的元老们都走了,身边没了敬畏之人,刘禅便放纵了自己,他亲近宦官黄皓,黄皓嫉恨在外用兵的姜维,姜维亦惧黄皓所害,便干脆远避朝堂,以致君臣离心。加之蜀国后期人才乏力,这样使魏之邓艾、钟会有机可乘,最后导致蜀国为司马昭所灭,这成为刘禅为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
概而言之,柔而不弱、不逞强好斗、处事平和是刘禅治国理政的一大特色。他放权给诸葛亮显示其明,重用蒋琬、费袆并使两人互相制衡显示其智,最大限度地取消北伐则显示其仁。虽然他犯有错误,但仍不失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尽管那个战乱频仍、弱肉强食的时代为他的结局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