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五胡十六国时期有多混乱?是个毫无规则规矩的时代

  五胡十六国开始于西晋末期的公元304年,终结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五胡十六国存在了135年,它的存在时间比不上单个常规的大一统,但它所展现出的大争、大乱,几乎浓缩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的轮回兴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概念下沉到了最基层,所有的阶级之别、尊卑高下都被打破,无论出身、族群如何,只要你的力量够强大,都能染指皇帝宝座,即使原本是个奴隶。

  大乱:这是一个“快速消费”的年代,单个政权原本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整经历的治乱兴衰循环,这里只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年。

  仅仅看这两大特点,我们就能体会那一时期的残暴与混乱。没有规则约束、完全释放人性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子?看十六国时期就明白了。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政权远不止16个,也不完全都是由五胡建立的,动乱的罪魁祸首也不是胡人。

  所谓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正是由于“胡”这个字眼,让一些西方学者把这一乱世跟罗马帝国的崩溃相提并论,解读为“蛮族入侵毁灭文明”。实际上这一说法体现了西方对中国的一贯贬低与抹黑。

  这五大族群,对当时的中原王朝西晋来说并不是外族,而是内迁、归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西晋的国民。

  远从东汉时期起,出于补充劳动力、维护边境安全、推动民族融合等考虑,中原王朝在对外征战时,经常把那些愿意依附的少数民族内迁,主要安置在西、北州郡,他们逐渐开始从事农耕,其贵族阶层接受汉化教育,像氐、羌的整体汉化水平较高;鲜卑则是北方的后起之秀,以部族为单位向中原归顺、接受官职和爵位,但各自对内仍保持着较高独立性。

  中原王朝对这些内迁胡人,整体采取既要利用、又要防备的态度,比如曹操把匈奴一分为五、分而治之(所谓的五部匈奴);期间由于某些官僚的盘剥、欺辱,经常爆发一些内迁少民起义,比如东汉时期的百年羌乱。到了西晋时期,由于司马氏的政策,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恶化。

  西晋有两大招人非议的制度:阶级分化、民族压迫:

  “九品中正制”,人为的将阶级固化下来,同时还以制度保证世家门阀的经济、政治特权,司马氏与各大家族联合对百姓进行盘剥;

  而那些内迁胡人,则遭受双重压榨:其一,像汉人老百姓一样缴纳税赋、服劳役;其二,额外的歧视与压迫,他们大多被当成奴仆、佃农,甚至被卖为奴隶(参照下文石勒的命运)。

  因此,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就连续爆发了多次胡人起义,主要为关中的氐、凉州的鲜卑秃发氏以及并州(山西等地)的匈奴。至于起因,大多都是在天灾、官员盘剥的共同作用下,部分枭雄趁机起事。最终虽都被西晋朝廷的强大武力镇压,但由此暴露的矛盾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郭钦、江统先后建议把这些“苦汉人侵之,侮其轻弱,怨恨之气毒于骨髓”的少数民族迁回原址,但都被当权者拒绝。

  公元291—306年的八王之乱,无数精英、数十万将士丧生于皇族内耗,持续的天灾没法得到及时应对,西晋朝廷的掌控力、公信力受到极大削弱,社会陷入空前混乱,大量百姓在饥饿、疫病、战争的侵袭下横死荒野。所谓乱世出枭雄,各族豪杰无不寻思着趁机建立一番事业。首先自立门户的,是汉化程度极高的氐人。

  公元298年,关中爆发氐人齐万年之乱,为了躲避战火、饥饿,大量关陇流民涌入富庶的益州求生,要么给人打工、要么乞讨。氐族豪杰李特、李流兄弟沿路照顾贫弱,受到各族百姓的拥护。

  后来,由于西晋朝廷处理这些流民态度强横、方式粗暴,最终激起了他们的反抗,而李氏兄弟自然成了首领。公元303年,李特自称大将军,在他战死后,其子李雄在公元304年称成都王,并在两年后称帝,国号“成”;公元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所以史书称其为成汉。这是十六国中的第一国。成汉偏居一隅、相对富庶,但由于内耗、腐败,逐渐衰败,在公元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

  八王之乱中,司马氏藩王纷纷借助胡人豪族的兵力,由此也给了对方摆脱束缚的机会。公元304年,在邺城当人质的匈奴贵族刘渊被成都王司马颖放回了并州,吩咐其替自己招兵买马。但对方重获自由后,立即自立门户。

  由于祖上与汉皇室通婚(这也是他们改姓刘的原因),汉化程度极高、熟悉中原套路的刘渊打着为汉朝报仇的名义,供奉两汉历代皇帝牌位(甚至包括刘禅),确立国号为“汉”,举起了反晋的大旗。他迅速获得了众多各族百姓、豪杰的支持(包括羯族首领石勒、汉人反抗武装王弥),成了西晋王朝的最强劲敌人。(但即使如此,司马氏仍旧孜孜不倦内斗得头破血流,让人服气)

  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国号为“汉”,这就是十六国之二。由于其皇族是匈奴后裔,可以称之为“匈奴汉国”;公元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所以也称“汉赵”。

  匈奴汉国是西晋的直接颠覆者。公元311年,石勒歼灭西晋主力军,其后刘曜、王弥、石勒攻破西晋都城洛阳,晋怀帝被俘虏,三万多士民被屠杀、建筑被焚为灰烬,史称“永嘉之乱”。公元316年,刘曜又攻破长安,抓获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

  在这期间,远处西北的西晋凉州刺史张轨逐渐崛起。他对内镇压叛乱、安抚流民,对外抵抗汉赵,且拥护晋朝廷。公元314年2月,他被封太尉、凉州牧,西平郡公,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权,十六国之三的前凉建立;315年,因出力为西晋对抗匈奴人,鲜卑拓跋氏首领拓跋猗卢被封代王,但这一政权名义上属于东晋,不在十六国之列。

  巅峰时期的汉赵,几乎霸占了整个中原地区,但其强盛得迅速、衰落得也快。刘渊之后,刘氏也学习了司马氏的手足相残,宫廷内斗屡屡发生,刘聪、刘粲两任皇帝都为人荒淫。公元318年,权臣靳准发动平阳政变,刘氏宗室大部分被屠杀,身在长安的刘曜起兵后继任皇帝,但其后他与大将石勒翻脸,双方一西一东、都自称国号为“赵”,因此,刘氏被称为“前赵”、石勒为“后赵”。

  羯族原本是匈奴的一支,也居住在并州。八王之乱期间,石勒和他的族人一同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卖为奴隶。其后他落草为寇,先后跟随公师藩、刘渊,崛起为中原的一股强大武装力量。公元319年,他与刘曜翻脸,自己建国,国号也为赵,史称后赵,这就是十六国之四。

  两赵长期对立,公元328年,双方在洛阳展开决战,石勒获得胜利。下一年,石勒侄子石虎西进,前赵灭亡。

  鼎盛时期的后赵,比前赵更加青出于蓝。石勒具备雄才,但在他死后,石虎废掉石弘、自行掌权,并在公元334年即位、自称天王(公元349年称帝)。石虎为人残暴,杀人如麻,社会混乱,石氏父子、兄弟间也大肆残杀。在他死后,后赵陷入混乱,石虎的养子石闵(冉闵)屠杀石氏全族,后赵灭亡。

  公元350年冉闵建国“魏”,史称冉魏,不在十六国之列。同时,原本依附后赵的各股势力纷纷与冉魏对抗,羌族姚氏、氐族苻氏尤其强大。此前,原本依附中原的慕容鲜卑也在公元337年立国,慕容皝为燕王。

  此时,趁着中原混战,慕容鲜卑南下。公元352年,名将慕容恪击败冉闵、覆灭冉魏;此后,原本还向东晋称臣的燕王慕容儁彻底翻脸,他自称燕国皇帝,这就是前燕,十六国之五。

  人才济济的前燕曾强盛一时,慕容恪、慕容垂都是不世出的名将。但慕容暐继立后穷奢极欲、国政更乱,开始走上下坡路;公元369年,慕容垂击败北伐的东晋桓温,但却因功劳过大遭到了朝廷的排挤,被迫投奔前秦。

  氐族人符氏于公元351年建立前秦,这是十六国之六。公元357年,苻坚夺权即位后,重用汉人王猛,全面推行改革、实行民族和解,前秦实力迅速扩张。而前燕顶梁柱慕容垂前来,无疑加速了苻坚一统北方的步伐。

  公元370年,王猛亲自率军攻灭前燕,随后陆续吞并仇池国、前凉、拓跋氏代国,并且夺下东晋蜀地、收回西域,西晋末年以来北方首次实现统一,五胡十六国时期最为强大的政权出现了。

  苻坚自小接受儒家教育,胸怀尧舜之志,对待被他征服的各方,也都予以善待、甚至委以要职,但这也为今后埋下了隐患。毕竟身处乱世需用重典,仁者反而会被欺辱。

  致力于统一天下的苻坚,不顾王猛临终前的嘱咐,执意在公元383年发动了灭东晋之战。在淝水失利后,给怀鬼胎的各方争先恐后摆脱苻坚的控制,前秦帝国迅速分崩离析,公元385年,苻坚被自己曾经无比信任的羌族首领姚苌缢杀。

  前秦的崩溃,让北方陷入了加倍的混乱,短短三年内,新涌现了7个政权。

  公元384年,慕容垂在河北复国,史称后燕,则是十六国之七;前燕皇族慕容泓、慕容冲在关中建国西燕,但只持续了十年,未被列入十六国;

  同年,前秦羌将姚苌建国后秦,这是十六国之八;

  公元385年,前秦鲜卑族将领乞伏国仁建立西秦,这是十六国之九;

  仇池氐杨定也复国,向东晋称臣,史称后仇池。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复国,国号“魏”,史称北魏(北魏是南北朝的开启者,不属于十六国之列)。

  西定西域的前秦氐将吕光占据凉州,建立后凉,这是十六国之十。

  再加上仍在苟延残喘的前秦符氏,此时北方八国并立,曾经和平稳定的局面不复存在,中华大地再度沦为人间炼狱。

  接下来,后秦逐渐崛起。

  公元394年,前秦彻底灭亡;公元400年,西秦被后秦所灭;匈奴铁弗部刘卫辰被北魏暴打后,也投奔了后秦。后秦和后燕,一度是北方最强的两大政权。

  但首先垮掉的是慕容垂的后燕。当初北魏复国,与同为鲜卑的后燕交好,两国甚至通婚维持关系。初期的后燕在慕容垂的带领下,南退东晋、西败前秦、攻灭西燕,一度雄踞中原;但随着慕容垂逐渐年老,拓跋珪打起了盟友的心思,双方逐渐闹翻。

  公元395年的参合陂之战,拓跋珪将骑兵突袭战术运用到极致,轻松击败后燕太子慕容宝、歼灭后燕数万精兵;下一年,率军复仇途中的慕容垂路过参合陂被活活气死,后燕从此不可阻止的衰亡。

  公元396年6月,后燕都城中山被攻破,余部退回龙城,最终在公元407年被高句丽人高云取代,变成了北燕,这就是十六国之十一。

  而在西北,则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397年,鲜卑秃发氏脱离后凉、建国南凉,这就是十六国之十二;后在公元414年被西秦灭亡;

  同年5月,汉人段业在匈奴部族沮渠氏的拥护下自立门户,自称凉州牧,后来改称凉王;公元401年沮渠蒙逊杀掉段业,自立为王,史称北凉,这就是十六国之十三;

  公元400年,北凉六郡反叛,推举汉人李暠为凉公,与北凉形成对峙之势;公元405年建国,史称西凉,这就是十六国之十四。在公元420年,该国被北凉覆灭。

  而到了公元407年,恢复家族本姓的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背叛后秦、建国胡夏,这就是十六国之十五。接下来夏国当起了白眼狼,专门袭扰后秦,后秦面对各方打击,国力逐渐衰弱。

  借此机会,西秦乘机复国,其后攻灭南凉、占据陇西。

  至于十六国之十六的南燕,则是在参合陂之战后,由原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于公元398年建立。

  如今,十六国全部亮相,到了收尾的时候了。终结这一时代的,正是北魏和刘裕。

  公元410年,刘裕灭掉南燕;公元417年,他又灭掉后秦,收复长安,创下了西晋灭亡以来最显赫的武功。但在其后刘裕返回东晋,夏国趁机攻下长安,这一战果付诸东流。

  而最终清除北方各国的,是拓跋鲜卑的北魏。

  公元42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破胡夏首都统万城,夏王赫连昌被俘。随后赫连昌之弟赫连定逃往平凉苟且,并且在431年灭掉了西秦继续西扩,但不久后被鲜卑吐谷浑击败,夏国彻底灭亡;

  北燕的经历复杂。公元409年,北燕皇帝、慕容氏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被部下所杀,汉人冯跋平乱后自立为帝,公元436年被北魏所灭。

  公元439年,北魏突袭439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凉灭亡。

  至此,北魏正式统一北方,混乱不堪、堪称人间地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正式结束。而在南边,刘裕已经在公元420年颠覆了腐败不堪的东晋司马氏、建立刘宋,天下进入了南北对峙时期,这就是南北朝。

  如果有人想穿越,千万要避开五胡十六国时代,这是个毫无规则意识、人的兽性被充分激发的年代。这也是个少见的没有英雄的年代,以一己之力北伐的祖逖也许称得上,可惜他个人的能力有限,何况背后还有千方百计扯后腿的东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