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此人谋略胜刘伯温十倍,最后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基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刘基(刘伯温)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传说其人博通经史,精通象维之学,人称“诸葛亮”,当年朱元璋为请他出山也是提着重礼相聘,在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的军事谋略上,刘基献计献策,鞠躬尽瘁。

  刘曾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算是大明开国的国策了,当时大明百废待兴,刘基是宰相最好的人选,虽非宰相之位,亦尽宰相之责。

  其实朱元璋跟陈友谅打得难舍难分之际,军中已经颇有流言,说干脆降了算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陈友谅的实力强过朱元璋,而且当时风头正健,朱元璋连个老巢都不稳定,有人建议他拒守南京,算是割据地方了。

  大家议论纷纷,只有刘基沉默不语,朱元璋知其有主意,就叫进帐来问,刘基说:“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刘基说,陈友谅气焰正旺,但这人有个弱点,就是太过骄纵,刚愎自用,陈友谅目前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诱敌入伏,一举重创,灭他的锐气。

  刘基让朱元璋避免两线作战,保存实力,各个击破,在当时这就是最先进的军事思想了。

  其实刘伯温最擅长的还是军机策划,他能拿主意,也能看星象,也就起到一个给君主吃定心丸的作用。

  明朝开国后,刘伯温的才能就体现在德行和法律上,第一,他劝朱元璋下罪己诏(收买民心),跟“劝君买善”是一个道理,天气大旱,刘伯温就让朱元璋处理久积冤案,不久大雨从天而降……

  他所做的也就是顺天应明,劝君向善,严明律法,配合他的夜观天象,让国君多做好事。

  后来朱元璋规定各州税粮都提高,唯独青田除外,因为青田是刘伯温的老家,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厚爱。

  朱元璋手下有五大谋臣,刘基只是其中之一,他的才能有点接近相师的才能,论深谋远虑,全盘布局,他不如朱升。

  而朱升却是五大谋臣中名气最小的一个,甚至他的计策有人算在李善长头上,认为是李善长的功劳。

  朱升其人也擅长星象,《星卦提纲》是他26岁写的,他天赋比刘伯温胜一筹,《龙穴阴阳之诀》也让他名操一时。

  1358年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听人说这里有个“卧龙先生”叫朱升,他早早辞官不做隐居石门山。朱元璋一听,马上换一件平民的衣服,提着礼物就出门了,亲临其室访问大计,朱升被感动了,就说了赢得天下的办法。

  毛主席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朱升当时其实讲了三条计策,但大神讲话就是简单,朱元璋回家打开纸条上面就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就是首先你要低调,办大事你一定得耐得住,时机不成熟你就蹦跶出来,枪打出头鸟。你潜伏不动,拼命积累自己的实力,做好防御措施以防敌军攻打,要称王得等时机彻底成熟了以后。

  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处州和鄱阳湖大战,与陈友谅最终厮杀。朱升都提供了很多精辟的建议,他没刘伯温那么啰嗦,但刀刀致命,字字诛心。

  朱元璋称帝后,朱升继续当谋臣,朱升成了皇帝专职顾问,皇帝体恤他年老多病,还让他不用叩拜。

  不过朱升后来看出朱元璋会杀戮功臣,就说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想要回家。

  朱元璋说:“我再狠狠加封你,你不要走。”

  朱升说:“不必了,我要回家扫祖茔。”

  在朱升的坚持下,他成功地隐退了,朱升很聪明地没回老家,也没回隐居的地方,而是携夫人四处云游,到人们不知道的地方,后来史书上没他的踪影,也就是说他在历史上消失了。

  朱元璋杀戮功臣后,突然想起朱升,他对他的评价是:“他……为人老实。”

  朱元璋还有个谋士叫张中,当朱元璋还是小瘪三时,张中说:“此人面相不俗,必成大统。”等朱元璋称帝后,也是赶紧隐退了,没人知道他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