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操宁愿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也要除掉许攸是为什么?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操的故事。

  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许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斩杀官渡之战获胜的关键人物许攸呢?

  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要杀许攸,有下面四个原因,依据《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认为许攸是一个不安分之人,怕不好控制。

  早在公元184年,许攸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图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许攸还劝说曹操一起参加,遭到曹操拒绝。后来,事情败露,王芬害怕自杀,许攸逃亡。从这件事情看出许攸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他有过图谋不轨的前科。许攸还拉拢过曹操,幸亏曹操定力十足,严辞拒绝了他,才没有受到影响。

  现在,许攸从袁绍那儿,改投自己,刚开始还安分守己,可是时间长了,难保许攸再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许攸连皇帝都敢反叛,他叛变曹操,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虽然许攸是自己的老同学,可是在权力面前,这些都不值一提。陈宫还是曹操初期最为倚重的大谋士,却在自己全力攻打徐州的时候,迎奉吕布,叛变了。因此,曹操怕许攸不好控制,于是将其斩杀,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其二,曹操难以忍受许攸恃才傲物。

  许攸认定曹操大部分精兵都在官渡前线,后方许昌空虚,建议袁绍派遣一支精兵,奇袭许昌。可惜的是,这个合理建议没有袁绍的同意。不久,许攸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逮捕,许攸知道后恐惧,就投奔了曹操。

  他在投奔曹操后,曹操倒履相迎,两人相谈甚欢。商谈间,许攸问道:“贵军粮草几何?”曹操回答道还能坚持一年,后来在许攸的质疑下,曹操先后减少到半年、一个月。”许献一点面子都没给曹操,恃才傲物,狠狠地打了曹操的脸。人活脸,树活皮,许攸应该明知道曹操说谎,别说破即可,而他却一点一点逼迫曹操说了实话。

  随后,许攸为曹操献计,你现在孤军奋战,没有多余的粮草,而袁绍却有大量粮草,囤积在乌巢。你这支孤军,想要取胜,只需要派轻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过不了三天,袁绍军队就不战自溃了。许攸倚仗自己有才,给曹操解了官渡之战困局,就耀武扬威,越来越不像话了。《曹瞒传》中记载如下:

  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以月,为之奈何?”

  其三,曹操难以容忍许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自己小名“阿瞒”。

  在官渡之战胜利后,许攸的本性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后,攸自恃功高,多次轻慢曹操。如每次出席,许攸不分场合,不懂得自己只是主公曹操的一个普通谋士,直呼曹操小名,还说道:“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次两次,曹操尚可忍受,表面上嘻笑,和许攸虚与委蛇道:“你说的对啊。”然而,曹操的心里却非常不满,想要除掉许攸,只是苦于没有借口。

  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曹操早就对许攸忍无可忍了,现在找到借口,就把他给杀了。

  其四,曹操认为许攸挑战自己的权威,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斩杀。

  最后,许攸不但在宴席上对自己傲慢,还在邺城中对自己大不敬,挑战曹操的权威。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许攸在邺城东门人多眼杂,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众多老百姓说三道四,说“曹操这一家人,如果没有我,他们就来不到这个地方。”

  曹操刚刚占领邺城,需要收服此地民心,树立权威,却被许攸破坏了,使自己的权威大大降低。这犯了曹操大忌,曹操也是因为这件事,先将许攸收押,不久将其斩杀。《魏略》中记载如下:

  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总结:以上就是许攸在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攻克邺城后,却被曹操无情斩杀的四个原因。在《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手下大将许褚杀的,许褚也没有被曹操惩罚。这是演义中,曹操可能默许许褚除掉碍眼的许攸,避免自己背上杀害忠臣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