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羊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羊到底起什么作用
对十二生肖和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羊”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肉动物之一,但没想到在传统帝制时代,羊竟与高深严明的礼节相联系,许多重要礼俗更与羊息息相关。所以在古代社会,羊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呢?还有什么传统礼俗与之紧密相关呢?
羊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动物,是最符合儒家文化对“君子”气质要求的一种动物。从古代开始,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自居,在某种程度上,礼是比生命更尊贵的准则,所以无论谈到中国文化,还是谈到中国传统习俗,都离不开礼。中国人从先秦开始就十分重视羊,先秦著名的青铜器物《四羊方尊》的存在就证明了羊的价值。到了青铜时代,人们往往会“藏礼于器”,即将合礼的器物变成铭文或图案刻在青铜器上,四羊方尊就是非常尊贵的青铜礼器。
除青铜器外,在国家重大大事“祭祀”的过程中,人们还经常扮演“羊人”的角色,表演“羊戏”来祭祀祖先和神。祭品是要经过人的千锤百炼而确定的,作为“六牲”之一的羊,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左传》中说:“以羊为祭,殷以少牢。”这句话是指以羊为祭。
曾经有一个关于羊群的传说,说这个城市有一年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许多人都饿死了,这时突然来了五个仙人,他们骑著不同颜色的仙羊,把稻穗撒到广州城内,并承诺再也没有饥荒发生。后来又留下了五只仙羊,作为镇压鬼神的神兽,所以广州也有了“羊城”的别称。
二、好品行的代表羊,不仅与“礼”关系密切,而且在祭祀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还被人们视为中国人好品行的象征。羊群本身就是一种吃草和性情温顺的动物,《诗经·召南》中有《羔羊》一文,在解释这首诗时,《毛诗》中写道:“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行如羔羊。”意思也很简单,将召南国历代勤政的国王比作“羔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羊群的行为是多么高尚。
广州城内的传说表明,羊群也常被人们视为仙人的坐骑,也就是说,人们把羊群看作可以“通灵”的动物,可以与民间的神仙进行交流。在很多神话故事里,绵羊不再是那个弱小的现实形象,而是化身为一头野兽,比如“獬豸”,还有“大牛小羊”这样的说法,它能辨别世间真伪,分辨善恶,一直到清代,监察御史的官服上都有獬豸的图案。
羊作为缔结契约的凭证,代表着公平和正义。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两个国家若要结盟,往往就会以羊为盟,也就是宰羊为盟,如果违反了盟约,又或者发誓说自己是不诚实的,那就会受到天神的惩罚。
除此之外,羊身还具有感恩的品质。大家都知道,小羊在吸吮乳汁时,由于身高不高,往往会屈膝以示吸吮,这本是毫无意识的表现,但古人把它赋予了下跪以示对母亲的敬意。绵羊跪乳”,由此也被人们视为一种对父母的孝敬和对父母恩爱的象征。
上面所说的种种现象,都说明了绵羊有一种食草动物的温顺性情,逐渐被古人比作人,用来比喻君子,若要做仁人君子,就得有羊一般的品行。羊群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古代社会,羊一直是作为“吉祥瑞兽”的形象出现的,“祥”字本身也是以“羊”字为主体的,可见人们把羊和吉祥联系起来。
“大吉羊”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说文解字》中对“羊”的解释更是直截了当:“羊,祥也”。总之,在儒家文明盛行的时代,君子常被视为做人的最高准则和最高追求,而羊则恰巧符合人们对君子的期望,成为君子和吉祥物的代表和化身。
不仅仅是汉族把羊当作吉祥的象征,像游牧民族出身的蒙古族,同样把羊视为吉祥的化身。蒙古族初生婴儿,人们常把婴儿包在羊皮里,以求吉祥如意,到了成年时,也要用羊毛线做的围脖围在孩子的脖子上,以示祝福。
蒙古人也非常重视羊,“三阳开泰”是中国最常见的吉祥词之一,以前在解释这个成语时,常用“三羊开泰”来代替或解释“阳”,甚至可以说,在古时候,“羊”和“阳”是相通的,所以人们用“三羊开泰”来代替或解释,比喻春天一过,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万事皆有可能。
总之,绵羊在我国传统文化和礼俗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人们给绵羊以许多美好的形象,也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羊”的文化内涵,在今天也许很少有人能理解,这当然与时代变迁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传统礼俗和文化的漠视。远古时期,羊是多么吉祥,又有多么好的寓意啊,可是现在的人恐怕只知道“喜羊羊”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连这些有韵味的文化习俗都消失了,那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又该如何突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