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雍正最初只是一个“富贵闲人”,雍正最后是怎么成为最后赢家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胤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就是雍正的过人之处了,在众兄弟为了夺嫡,闹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将自己包装成“富贵闲人”,仿佛对皇位没有任何野心,实际上他只是将自己的欲望隐藏得更深,在等待时机,希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他这种韬光养晦的策略,让原本并不占优势的胤禛,从兄弟中间脱颖而出,成功的被其父皇康熙选为继承人的。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明君,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却在最后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让人大跌眼镜,他曾两度废掉太子,在选择继承人时犹豫不决,出尔反尔,给他众多的儿子留下遐想的空间,最终导致了骨肉相残的惨剧,直到后来他的儿子雍正继位后,争储之事造成的兄弟相残还在延续,此事对清朝皇室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储位之争成为康熙晚年最大的痛苦

  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胤禛(雍正)排行十一,由于前面几个哥哥早夭,胤禛也就成为了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按照胤禛的地位,他继位为皇帝的几率并不高。因为康熙对原配赫舍里氏感情深厚,在其难产去世以后,康熙就将对妻子的爱全部投入到刚出生的儿子胤礽身上,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这个时候,胤礽才刚满周岁。

  按说康熙已经册封太子,其他儿子就基本上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了,但是由于康熙比较长寿,在位时间长,导致了儿子胤礽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子。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胤礽见皇位就在自己眼前,可就是够不着,他也着急呀!为了稳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胤礽结党营私,发展自己的势力,在父亲康熙面前有时也表现的极不耐烦,最终导致父子关系紧张,给了其他兄弟觊觎皇位的机会。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与太子胤礽的矛盾激化,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特别是皇长子胤禔觉得自己是老大,如果太子被废,自己成为太子的几率更大,他立即落井下石,乘机向父亲康熙举报太子的不良行为。最终,在对太子胤礽失望之下,康熙决定废除太子。在康熙宣布废掉太子后,皇长子胤禔又第一个跳出来,建议父亲康熙将废太子胤礽杀掉,并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他准备替他爹杀掉胤礽。

  康熙对大儿子胤禔主动要求帮他杀掉二儿子的建议非常震惊,他斥责胤禔:“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在废除太子后,康熙要求大臣们在皇子之中,除了老大胤禔之外再推荐一人做太子,并说:“众意属谁,朕即从之。”胤禔一见自己被父亲排除在外,彻底与皇位无缘了,就转而支持皇八子胤禩。一些大臣也对胤禩比较推崇,认为他为人精明强干,素有“八贤王”之称。

  而就在此时,三皇子胤祉却向父亲康熙告发大哥胤禔曾在家中“扎纸人”诅咒废太子胤礽,康熙大为震怒,将皇长子胤禔革爵、圈禁。

  对于大家推选的皇八子,康熙也早已看其不顺眼,斥责其:“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党羽相互勾结谋害胤礽”,并将其锁拿治罪。我感觉这时候的康熙大脑已经有点不正常了,他自己要求大臣举荐太子,等人家举荐出来了,他又生气了,说人家结党营私,有篡权的打算,为了此事,不少皇八子党被康熙清算。

  为了帮皇八子胤禩说话,和他关系深厚的皇九子胤禟,邀请皇十四子胤禵一同带了毒药前去劝阻父亲康熙制裁老八。皇十四子胤禵在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康熙生气之间拔刀准备砍死胤禵,在一旁的皇五子胤祺抱住康熙的大腿哭劝,其他皇子也叩首恳求,康熙才收回刀,命诸皇子将胤禵责打二十板,逐出宫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

  由此可见,康熙为了册封太子的事,已经闹得父子之间,朝廷内外鸡犬不宁,也对康熙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甚至因为废除太子之事,导致康熙出现了中风的病症,半边身子无法动弹,过了好久才慢慢恢复。

  “富贵闲人”,人闲心不闲

  眼看着为了太子的事情,康熙已经不堪其扰,并对几位皇子进行责罚圈禁,皇四子胤禛虽然早就对太子的位子眼热,但他没有傻乎乎的往前冲,去做那个出头鸟,他制定了反其道而行之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胤禛在衡量自己的实力,并于其他皇子进行对比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于争储没有任何优势,最起码康熙皇帝一开始对胤禛并不看好,他曾说过:“四阿哥为人轻率”。而且,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第一大封皇子的时候,皇长子胤禔和皇三子胤祉都被封为郡王,而作为四子的胤禛却只被封为贝子。这也让胤禛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父亲康熙的心中并没有占多大的分量,这也是他韬光养晦,不敢主动参与争储的原因。

  胤禛也在等待时机,通过对父亲康熙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父亲康熙因为太子的事情上受了不小的刺激,越是表现积极的皇子,康熙越就有可能认为你心怀不轨。

  针对这种情况,胤禛将自己打扮成与世无争的形象,远离兄弟争储的纷争。他经常与一些高僧来往,并热衷于修建庙宇和佛像,并不时写一些闲诗,比如:

  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萧。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

  胤禛在诗中,完全就是将自己视作闲云野鹤一般,对功名毫不在意,希望过那种清心寡欲,安居山林的恬淡生活。胤禛还喜欢在读书时,将一些愉悦心情的词句辑录下来,收录成《悦心集》,其中有一首《布袋和尚呵呵笑》中有:“我笑那尧与舜,你让天子。我笑那汤与武,你夺天子”内容。胤禛就是希望自己的表现,给人留下无意谋夺储君映象。

  为了表明自己与皇位无争,胤禛在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后,主动向父亲为二哥、废太子胤礽说好话,希望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胤禛的这一举动,极大地赢得了父亲康熙的好评,认为他为人厚道、仁义。

  胤禛的举动与其他皇子不择手段极力争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胤禛对此却假意推辞,他对父亲康熙说:“我现在爵位已经很高了,您现在又封我为亲王,可八弟、九弟等人还只是贝子,我请求父皇将我的爵位和赏赐分给弟弟们吧。”大家看看,胤禛说的假不假?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兄弟相亲的楷模了。

  康熙复立太子的举动也对其他觊觎皇位的儿子是一个打击,但他们并没有彻底死心,因为既然有第一次废太子,就有可能还有第二次。果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康熙再次将太子胤礽废掉,新一轮的皇子争储又开始了。

  胤禛与其他皇子争储的方法不同,他知道康熙对在皇子争储中受到刺激,特别渴望看到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于是,胤禛就开始大打“亲情牌”,他从身体上、心理上不时地关心父亲康熙,让康熙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在康熙生病的时候,在康熙病榻前悉心护理,并对每一副药方以及药性都进行了解,并亲自进行试药,这些举动都深深地感动了康熙皇帝,曾褒奖他说:“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因为康熙自幼失去父母,老年又遭遇儿子内斗,实际上他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胤禛就主动三番五次邀请父亲康熙到他的圆明园进行游玩,并将自己的儿子弘历介绍给父亲康熙。康熙在第一次见到聪明绝顶的弘历后,立即喜欢上了这个小孙子,并决定将其带回皇宫亲自抚养,弘历也给康熙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在胤禛的有心安排下,晚年的康熙感受到了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这些久违的温暖和快乐让康熙感到非常的放松。

  不仅如此,胤禛还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一副关心兄弟的样子,每当康熙斥责其他皇子时,胤禛都会主动为兄弟求情,希望父亲不要责罚他们。康熙对四皇子胤禛这个“富贵闲人”的表现更加满意,由此看来,胤禛对自己的包装和营销还是很成功的。

  胤禛一边将自己扮成富贵闲人,一边却在私下笼络人才,在表面上他不收党羽,姻亲关系也不显贵,他与满汉大臣和内廷太监都没有私交,但其实,他在私下秘密笼络人心,对藩邸人员加以培植,形成了自己的嫡系力量,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精明强干之辈,如总督年羹尧、步军统领隆科多、布政使戴铎等人,都是胤禛的死党。

  就在胤禛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之中,其他皇子在争储之中不少人都因为表现的过于露骨而被康熙皇帝打压,反而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胤禛在康熙的心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康熙在胤禛早年曾对他有过“喜怒不定”

  的评价,后来胤禛向父亲请求不要将这一句评语记录下来,康熙马上同意了,并说:“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这也看出来,康熙心中对胤禛的看法已经与以前不同了。

  胤禛表面做富贵闲人,暗地里争储的策略为他最后争储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赢得了父亲康熙的认可,康熙曾评价胤禛说:“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最终康熙皇帝在临终之前留下了:“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的诏书,胤禛在清朝这起愈演愈烈的争储风波中,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