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智多近妖”吗,三国演义有没有夸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实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三国,十个人里有八个人会想到诸葛亮,罗贯中的一本《三国演义》,彻底将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彻底推上了神坛,整本书基本就是以他为男主。但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这么“智多近妖”吗?足智多谋肯定是有的,但是冠绝天下,还真不一定。

  说起诸葛亮的众多出众事迹,大家肯定就要吵嚷纷纷了,什么“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巧借荆州”、“托孤幼主”、“六出祁山”……真是满满都是功绩。可这里面到底多少是真的,多少是《三国演义》为了丰富历史小说所夸大的,又有人能分得清吗?而其中大部分,还真是为了小说情节艺术加工得来的。

  “三顾茅庐”与“三分天下”是真的,毕竟中学生语文课本里都还记载着一篇《隆中对》呢,就是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要说到对当时天下局势的了解,诸葛亮的确十分出众。

  他所给出的条条建议,不是说具体哪一场仗要怎么去打,而是给刘备如何发展实力、如何建立国家、国家建立要怎么去管理,给出了各方面的建议,是一种从宏观角度出发的大方针、大策略。

  但是除此之外吹嘘诸葛亮的其他内容,比如说“火烧新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未提及;《三国志先主传》中也只说刘备屯兵樊城;《魏书》中也只是说刘备从樊城撤兵。真正的史书上,根本就没有“火烧新野”这回事。

  至于赤壁中的“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前一个是虚构,后一个有倒是有,但是跟诸葛亮没有关系,这是东吴帐下的黄盖献出的计策。现代人很多人总喜欢将赤壁之战的功劳全部按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的确有作用,毕竟是他一手促成了孙、刘联合;可真正打仗出力的,还是东吴水军,刘备不过是借了东吴之力抵抗曹操。

  “刘备借荆州”倒是的确是史实,这一计策为刘备能够在四川建立“蜀汉”政权提供了地形保护;不过出大力其实身在东吴,操作却像个“蜀汉人”的鲁肃;并且之后刘备在东吴的兵力威胁之下,还是还了长沙、桂阳两郡回去。

  “六出祁山”这也是杜撰的,实际上诸葛亮只“二出祁山”,而且均以失败告终。而“托孤幼主”之事,小编私以为这简直是诸葛亮的败笔。刘禅作为“扶不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这个被“托孤”的重臣,要与刘备各自承担一半责任。“教不严,师之过”,作为帝师,诸葛亮的确未能尽到教导好幼主的职责。

  那么现代人还经常称赞诸葛亮的一件事就是诸葛亮可是唐玄宗所立的“武庙十哲”之一,三国中其他人有这待遇吗?那也不看看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人物?唐玄宗的目的难道还真是突发奇想纪念一下过往圣贤?

  怎么可能,唐玄宗只不过是找出了一些具“忠臣”中的代表人物,用来宣扬忠君思想而已。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方面,诸葛亮倒的确是整个三国无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