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伯温神机妙算却给朱元璋留下了三条杀他的理由

  刘伯温,浙江青田县(今浙江文成县)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中国民间一直将他奉若神明,甚至传说他的前世是诸葛亮,前前世是姜子牙,中国民间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言外之意,刘伯温的能耐在诸葛亮之上,因为诸葛亮没能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刘伯温却实现了。

  诚如民间所说,刘伯温能耐大于天,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迫害的命运,他自己也许都没能料到。

  相传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因重病在家休养,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往探视,到了刘伯温住所,御医匆匆给刘伯温看完病,胡惟庸递上了几服药,说是皇帝御赐,有助于他早日脱离痛苦,刘伯温不敢辜负圣恩,当着胡惟庸的面把药喝了下去,胡惟庸离开后,刘伯温的病情就加重,不久后病逝。

  刘伯温之死,可能是被淮西子弟(朱元璋从老家带出来的一帮兄弟)迫害,胡惟庸则是淮西子弟的代表人物。

  明朝初年,刘伯温因看不惯淮西子弟的骄横,屡次向朱元璋告发,这就导致刘伯温成了“淮西勋贵”的眼中钉,胡惟庸背地里耍手段,把刘伯温毒死,可能性很大,当年胡惟庸案中,朱元璋给他定罪,其中有一条就是“下毒谋害刘伯温”。

  但更多人还是相信,刘伯温之死的罪魁祸首是朱元璋,胡惟庸飞扬跋扈,但不至于随意杀死一位大明开国功臣,这背后肯定是有朱元璋的默许,甚至是为了迎合朱元璋的某些需求,朱元璋坐山观虎斗,借他人之手,除掉心头大患,尽显帝王权谋。

  早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封群臣,刘伯温毫无争议是大明第一谋士,却只被封了一个伯爵,而且排名在众伯爵之后,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在战场上料事如神的他,朱元璋已经不再需要,还可以看出,刘伯温的谋术也一直是在被利用。基于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授意杀死的可能,笔者认为,他至少给朱元璋留下了三个把柄。

  其一:可为我用,可为他用

  刘伯温终究只是朱元璋的一个谋士,而且刘伯温的很多计策,都只适用于乱世,可以说是权谋之策,对于刚刚坐稳天下的老朱,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他更加需要能制定安民计策的谋士,至于刘伯温,此时已经可有可无,为自己所用则好,一旦被他人利用,必又是天下大乱,谁主沉浮,或未可知,朱元璋需要防患于未然,也许心里一直在盘算除掉他。

  其二:自恃清高,不屑上位

  朱元璋一介布衣出身,带出了一帮家乡兄弟,刘伯温作为一个外乡人,在情份上本就输了一大截,刘伯温料事如神,事事都比朱元璋判断准确,朱元璋能想到的,他能想到,朱元璋想不到的,他还能想到,刘伯温向来自恃清高,打心眼里看不上朱元璋那一套江湖习气,有时难免会表现出对朱元璋的不屑,乱世还可被容忍,盛世必会遭打压。

  其三:未遇明主?祸从口出

  朱元璋曾询问刘伯温谁更适合出任丞相,在这件事上,刘伯温聪明反被聪明误,当朱元璋故意说只有刘伯温能担此大任时,刘伯温却说:“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刘伯温此话本意就是想推辞,但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清高,认为他言外之意是在说朱元璋不是明主,这一次对话使得朱、刘彻底走向决裂。

  是非成败转头空,刘伯温之死,亦可以说是一种幸运,和洪武晚年的其他将士相比,刘伯温不仅得到了厚葬,还保全了家人子孙,至于朱元璋,为子孙后代扫平障碍,无可厚非,但方法有很多种,杀戮是最低级、最粗鲁的方式,他本想让孙子朱允炆平稳过度,没想成半路杀出了燕王朱棣,子孙相残,搞出一团糟,这也许就是朱元璋滥杀功臣所要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