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康熙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是谁?传位诏书内到底写了谁?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传位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过太多的朝代和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康熙是非常少见的有作为的皇帝,甚至,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不仅在位的时间非常长,而且,学术修养跟武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在位期间,曾做过许多令人称赞的政绩和英明的决定。如果要说他做过最英明的一件事是什么,那笔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传位。在学术界中,有很多学者都猜测道:当年康熙在诏书中内定的继承者到底是谁?

  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在康熙心里,最理想的继承者并不是四皇子胤禛。然而,在我看来,其实,康熙心里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皇位继承人。因为,他把一切的机会和际遇,都给了所有自己看中的可能继位的皇子。所以,其实当年那份传位诏书里,根本就没有内容,本是一片空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完以下对康熙几位皇子的分析你就明白了。

  首先,来介绍一下四皇子胤禛。胤禛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心狠手辣和果断的处事风格,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铁面王爷。康熙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儿子,胤禛的性格太过刚强,如果让他继承大统,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场血腥的手足相残和官场人员大变动。

  所以,康熙并没有摆明说:自己想让胤禛继承大统。可是,康熙很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所以,即使胤禛铁面无私,但是,爱屋及乌,康熙并不是很反感胤禛。康熙反倒觉得,他这种性格很适合治理官场上贪污腐败的风气,能让大清的统治不断延续下去。

  所以,康熙给了胤禛一个足够把他带上皇位的人——胤祥,至于最后他能不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胤祥虽然因为犯错被囚禁了起来,但是,他的很多手下却变成了保护京畿重地的大官。所以,只要能够得到胤祥的帮助,胤禛登上大统绝对是毫无问题的。

  除此之外,康熙还把年羹尧给了胤禛。年羹尧在当时可是一名有着杰出功绩的封疆大吏,他手里直接掌握着一支西北大军。

  其次,就是太子胤礽。康熙心里很希望太子能够当自己的接班人,统治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但可惜的是,这个太子不仅没有一点才干,而且,他还仗着康熙给自己的权力目无中人,不知收敛。再加上,他竟然敢和内、外臣暗地勾结,营党结私,这对康熙皇帝来说,则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所以说,如果不废黜太子,那么,胤礽很有可能会起兵造反。于是,康熙再一次废黜了太子胤礽。接下来,就是三阿哥胤祉。胤祉在康熙看来相当于打酱油的角色,因为,如果其他几个皇子争夺皇位失败了,胤祉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继承大统。所以,康熙把一些文人墨客留在了胤祉身边,以陶冶他的心性。

  最后,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八阿哥胤禩。虽然,他很有才能,但是,康熙皇帝早就把他的野心看得一清二楚。胤禩身边有许多能人异士,所以,八爷党是所有阿哥中最强劲的一支队伍,也是最骄傲自满、不知收敛低调为何物的队伍。但是,从一些细节上来看,康熙似乎想让胤禩来继承自己的衣钵。

  所以,康熙皇帝不仅给了胤禩名分,还给了胤禩一个重量级人物——手里掌握着兵权的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两个没事就喜欢遛鸟玩的九阿哥和十阿哥。

  以至于,康熙心里很怕八阿哥会走太子的老路,所以,曾数次打击八爷党。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八阿哥根本就不知道“谦虚”这两个字怎么写,他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已经够多了。所以,他很看不起像隆科多这样刚入官场的新人。只是,八阿哥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最后却败在了隆科多这样的新人手里。

  以上这些,便是对康熙时期一些有能力继承皇位的阿哥们的分析。如果说,康熙心里真的有一位心仪的继承人,那么,他一定会像对付太子党一样,不留余力地把其他阿哥的党羽清除,只留下一个阿哥。而在无法确定到底应该由谁来继位的时候,康熙只能让这几位有能力、资源的阿哥们去争取。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胤禛用胤祥、隆科多、年羹尧获胜。

  我们觉得,胤禛之所以能在这么多强敌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他为人小心谨慎,他的党羽平日里都在暗中活动,不引人注目。其实,胤禩也是有机会获胜的,如果,当年他能悄悄跟十四阿哥胤禵联系,让胤禵提早回到京城的话。这一切还是有可能的。

  但可惜的是,胤禩的心胸太过狭隘,他觉得把胤禵弄回来后,胤禵很有可能不听自己的话,另起炉灶。此外,胤禩看似掌控了守卫京城的几个驻守部队,但其实,他只是坐到了一把手的位置,却没有及时除掉胤祥的手下,这是他的失算。

  至于有的人说:胤禵才是康熙真正的继承人。笔者觉得,这个说法是最不靠谱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就不会跟在八阿哥的身后,在康熙临终前也不被召回京城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的手段实在高明。如果,康熙真的指定让某位皇子来继位,那么,这位皇子不一定会被世人认可。所以,康熙的办法就是:谁想登上皇位,谁就用手里的资源除掉对手。

  不过,历史的疑问并不是我们在这里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确定康熙最认可的继承人到底是谁。所以,以上的说法可能是最贴合实际情况的一种。总之,以上论证虽没有明确的史料和文献的记载作为辅证,但恰恰这样的推论最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