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秀才真的很穷吗,秀才都有什么特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秀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是为官之路并不容易,可以说是十分漫长和艰辛。哪怕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之列中位处最低的秀才,都是某些人一生都在追逐的。

  秀才在古代享受到的特权你都想不到

  隋唐时期起始,到唐朝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了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使得朝廷官员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来源和质量,一位位名臣清官走入大家的眼中,他们的实力也使得自己被重用。

  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步便是童生试,考过之后便是秀才。参加童生试的学子被称为童生,但被称为童生的,不仅仅有那些年纪尚浅的孩童,更有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考的秀才的功名,在科举考试这条路上度过了终生。

  在宋朝时,科举制度趋于完善,那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样使得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仅仅是秀才都十分难考取。

  虽然秀才居于科举考试可获功名的最低位,但并不代表能考取秀才的人很多。在清朝时期,每个县的前五名才可考得秀才功名。可以算得上是毛鳞凤角之辈了。

  秀才虽然是在科举制可考取的功名中最低的那个,但他也享受着这个功名带给他的便利。身为秀才不仅可以享受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在开庭升堂时可免除跪拜礼,如果秀才犯了罪,官府衙门是无法对秀才用刑的。

  秀才不仅仅在享受着这个身份带给他的政策福利,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身份也使他享受着与寻常人所不同的优越感。秀才有着专属于他们的制服,这无时无刻都可以使他们彰显着自己的地位。

  在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权利买丫鬟来服侍自己,但是如果秀才的钱财足够,他就有权利买丫鬟来服侍自己。如此众多特权使得秀才和普通人在生活中受着不一样的待遇,因此在古代有很多人仅因为中了秀才便沾沾自喜。

  虽然有些人穷极一生,也只考得了一个秀才功名,但这样的身份足以使得他们开私塾教书育人或是去给有钱人家的子弟当私教。虽无法发家致富,但谋生还是足矣。这也是古代人对考取功名有着如此深的执念的原因之一。

  虽然秀才居于仕途功名最低端,但是想要考取这样的一个功名却并非容易。想要考取秀才,首先需要熟读和了解四书五经,这几本书加起来约六十五万多字,童子试中的题目便是从中选取。如果无法对这几本书有着深刻的了解,当然无法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在唐朝时期,诗词歌赋发展到了顶峰。在这个时代想要考取功名,除了需要死记硬背四书五经里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写词写赋的能力。时代的发展也使得仕途之路越来越艰辛。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如今,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被人们所崇尚和推崇的。现我国高等学府若论最顶端的,当然是清华和北大,清华北大每年面向全国招生七千余人,每个能进入清华北大的不出意外都将是祖国未来之栋梁,社会顶尖之人才。

  但是据统计,清朝时期每年只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一千七百多名秀才。由此可见在古代想要考取一个秀才功名实属不易,比在现如今考上清华北大还要难,更别说想要考取举人等其他更高的功名。

  如此看来,在古代想要步入仕途在朝堂之上能有一番作为实属不易。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更是难上加难,也难怪《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得知自己高中举人后竟高兴的疯了。

  小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自古流传至今,在我国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对于读书一事都有着很深的执念。有言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不仅可以振奋人的精神,还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古代尚有学到老的老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享受着国家带给我们的和平和资源,而不在尚且年轻的时候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