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亡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以为的皇帝和现实生活中的皇帝
在人们几千年的印象中,皇帝,那就是权力的巅峰,是富贵的极致,是享受的代名词。世人都认为做了皇帝就是无尽的享受,无尽的自由。做了皇帝不用为了吃喝拉撒睡操心,不用为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烦扰,没有人可以制约你。那让我们来看看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在位17年,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来处理政务,心急如焚,忙来忙去。可是,最终还是亡国了。
我们常说皇帝荒淫无道,不知朝政,所以才是亡国的趋势。可是我们这位崇祯皇帝不是亡国之君应有的表现啊,他比现代的“打工人”还要勤奋啊。那为什么还是亡国了呢?
成功岂是勤奋就行?
从个人来讲,要取得成就不是你勤奋刻苦就行的,天赋智慧,个人性格,人合,运气等等都要同时具备。在成功这件事情上,你无法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绝上的懒惰。这种严苛的要求甚至比打一场胜仗所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还要多。一个领导者的成功,比一个将帅打一场胜仗要难得多。
用人不疑,崇祯却要反着来
崇祯皇帝当了领导还是笨,又猜忌下属,还不会用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把事情搞砸,没有人愿意再跟着你干,崇祯皇帝最后是成立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明朝缺人才吗?不缺的,不如我们熟悉的袁崇焕。明末的在袁崇焕军队的带领下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最后却因为击退了后金的部队而被治罪下狱。袁崇焕下狱后,在魏忠贤旧部的挑唆下,金兵的离间计下,崇祯对他产生了怀疑。最后崇祯皇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流放三千里。
不去掌控局面,而是被局面掌控
其实,这样归结下来,还是崇祯皇帝的领导力不行。明朝中后期的党派之争十分严重,虽然除掉了魏忠贤,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崇祯皇帝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或者协调好明朝的党派之争,甚至还被党派门牵着鼻子走。
明朝的“士子之风”盛行,士子门乐于为了皇帝,为了朝廷倾尽才能,肝脑涂地。可是臣子门再怎么尽心尽力,崇祯却看不懂臣子们的好意不仅不既是奖赏,还收人蛊惑的去处罚那些忠心的士子。
不能审时度势,缺乏战略思维
审时度势,这是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一国之君更是如此。明朝末年是一个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囊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不同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囊外必先安内”时错误的。先“囊外”,还是先“安内”,看得是哪一个花费的时间长久,哪一个就是安排在后面。明朝可以下定决心,在短期内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是却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与后金的对峙。
崇祯究竟是怎样的?
崇祯皇帝并不是说他有多么的昏庸,只能说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放在繁荣的时代,崇祯皇帝依然可以做一个安安稳稳的皇帝。但是,在明朝末年,四面楚歌,内忧外患,需要的是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雄主。可惜,明朝末年没有明太祖朱元璋,也没有明成祖朱棣。只能说崇祯不坏,坏就坏在他生错了时代。